隨著陌陌上市,2014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之旅暫告一段落。納斯達克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共有16家中國企業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IPO上市 。其中,阿里巴巴獨占鰲頭,融資金額達到250億美元,占到今年赴美中國企業融資額的一大半,上市以來股價和發行價相比漲幅已經接近70%。然而整體來說,包括今年上市的所有在美掛牌交易的中國企業個股表現差異化嚴重,平均表現并不及美股大盤 。截止到記者發稿之時為止,道指今年以來增幅為7.4%,標普500指數增幅12.0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增幅為14.10%,而追蹤55家中國企業的彭博中國股指數(CH55BN)今年為止漲幅僅有1.8%,不僅小于美股大盤,也少于去年6.94%的增幅。
曾為多家中國股擔任做市商代表的紐交所資深交易員馬克奧拓(Mark Otto)對騰訊財經表示,中國企業在美股市場上的表現很大程度上仍取決于中國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走向。摩根士坦利亞洲股票部門董事總經理帕特里克(Patrick Springer)強調,雖然阿里上市帶動美國投資人對中國企業投資熱情上升,但也更挑剔,長線基金對品牌企業的傾向性更為明顯。而對于即將到來的2015年,騰訊財經接觸的多名分析師和投資人均表示,期待O2O(online to offline)在美股市場上的估值,或將引領中國互聯網赴美上市的新高潮。
中國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走向影響投資偏好
“中概股在美國市場上的表現很大程度上仍取決于中國宏觀數據和產業政策。”紐約證券交易所資深交易員,六大做市商之一的J.Streicher公司合伙人馬克奧拓(Mark Otto)對騰訊財經記者表示。
而中國宏觀經濟數據疲軟直接引發中國概念股在第三季度普跌,特別是匯豐中國PMI指數自8月環比下跌、接近50榮枯線之后,中概股第三季度出現一輪暴跌,而在11月21日中國央行意外降息之后企穩反彈。其中,第三季度領跌的房產企業在降息之后反彈幅度最大。例如,在美股資本市場上市的搜房網,易居中國,樂居在宣布降息當天的股價拉升幅度均超過10%。
和房地產板塊一樣受到產業政策影響明顯的還有中概股中的太陽能板塊。中國光伏企業產能過剩,進入重新洗牌期之后,投資人信心有所動搖。特別是在去年尚德破產風波中,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太陽能板塊企業曾遭遇拋售。而今年年中,受到中國新能源布局政策刺激,太陽能板塊迎來一波反彈。特別是2014年6月國家能源局召開了光伏發電建設和產業發展座談會,要求堅持完成今年1000萬千瓦增長目標并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產品標準之后,包括英利綠色能源,昱輝光能等中概股中的太陽能板塊個股反彈明顯。今年為止在美上市的中國太陽能企業整體漲幅接近5%,優于中國股平均漲幅。
除了受到中國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影響之外,美聯儲貨幣政策維持寬松,加息時間表延至明年,帶動美股整體延續了前一年單邊上漲的趨勢,也讓有資格來到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整體受益于充足的資金托盤,上市企業個數和去年相比翻了一番。
在2011年到2013年期間,中概股曾經經歷了過山車行情。在造假風波和做空打壓的綜合影響下,中概股從2011年中期開始高位下跌,經歷了近兩年的冰凍期。2012年僅有兩家中國公司赴美上市,融資金額為1.53億美元。2013年,共有8家中概股赴美上市,總融資金額達到8億美元。而2014年,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達到16家,總融資金額超過300億美元。
長線基金青睞阿里百度等大品牌 VIE結構仍然是隱性風險
受到美股牛市托盤以及中國經濟企穩影響,2014年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和去年同期相比整體翻了一番,但是兩級分化嚴重。長線基金青睞阿里百度等大品牌,傾向于長期持有;而小市值的中概股大多被對沖基金追逐,波動性增強,繼續上演暴漲暴跌。而無論是大市值,還是小市值的中概股,VIE股權結構依舊是懸掛在中概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或在特定時間點引發市場整體恐慌。
納斯達克高級副總裁兼國際部主管羅伯特-麥柯奕(Robert McCooey) 在陌陌上市之后接受騰訊財經專訪時就曾經表示,受到2014年中概股赴美上市企業激增的影響,目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熱情不減,而企業家最關心的問題便是美股投資人如何看待中國企業以及美國投資人對中國企業的投資情緒如何。
對此,摩根士坦利亞洲股票部門董事總經理帕特里克(Patrick Springer)在今年秋季的投資年會上表示,通過追蹤中概股多年歷史表現,美股投資人也在變得更為挑剔。當中國市場本身差異化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僅僅以“中國”的“規模經濟”來講故事,對華爾街來說已經不足為奇,想要來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需要找到自己獨特的“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他表示,當前在美國股票市場上交易的中國公司共340家,但是兩級區別很大。其中交易活躍的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不過35家。而吸金大戶依舊是兩家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超大型企業,分別是百度和阿里巴巴。
而美股機構經紀商羅森布拉特證券公司(Rosenblatt Securities Inc.)駐舊金山中國股票研究主管Jun Zhang則對騰訊財經記者表示,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帶動美股今年繼續呈現單邊上漲,因而出現了養老金基金等長線基金表現整體好于對沖基金的局勢。而長線基金傾向于投資業務模式相對成熟,盈利相對穩定的企業。 包括來自中國的企業。這也就是為什么今年中概股市場中,包括阿里巴巴和百度在內的大品牌繼續受到美股市場的偏愛,表現優于小市值公司的原因。
但是,在中國品牌企業繼續受到國際投資人熱捧的同時,VIE風險依舊成為中概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或在特定時間點引發市場恐慌時。就在阿里上市之前,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曾發布警示報告,提醒美國投資人所購買的阿里巴巴的股票,是獲得其在開曼群島登記實體的一部分,而非直接擁有其中國資產。VIE結構,又稱可變利益實體,是指境外注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的業務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的上市實體通過協議的方式控制境內的業務實體的模式。但至于VIE風險多大程度上影響投資決策,摩根士坦利亞洲股票部門董事總經理帕特里克(Patrick Springer)強調仍會因“公司”而異。
一來,美國投資人對VIE結構的產生背景有了更多的了解,對風險大小有更為合理的評估,二來,各個公司此前的業績表現,特別是信用表現,將會是投資人愿意承擔多少風險的重要指標。而這也是品牌型大公司更容易吸納資金的又一重要原因。
2015中概股上市或進入空檔期 O2O有望引領下一波上市潮
“電商”堪稱2014年的明星板塊。除了阿里巴巴之外,今年上市的電商京東年內漲幅也達26%,而此前上市的唯品會今年漲幅繼續維持高位,年內漲幅達到155%。那么2015年,誰會成為中概股的明星股,而引領中概股板塊的新概念又是什么呢?
美股機構經紀商羅森布拉特證券公司駐舊金山中國股票研究主管Jun Zhang對騰訊財經記者表示,以美團為代表的O2O有望成為明年中概股的領頭羊。“如果美團和大眾點評能夠成功上市,并且估值不錯的話,將可以帶動一批類似概念的小企業掀起新一輪赴美上市潮”。但知情人士透露,受到團購鼻祖Groupon凈虧損擴大影響,團購模式在美遭受質疑,導致原本計劃在今年年底登陸美股市場的美團和大眾點評因為估值不如意而將赴美上市時間表被迫延遲。
除了進一步關注O2O企業之外,Jun Zhang認為整體而言,明年赴美IPO的中概股可能并沒有今年這么多,甚至有可能進入“空檔期”。
一來,有美國投資背景的基本已經在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年末這個時期集中上市了;二來,雖然受到國內民間資本活躍影響,中國VC市場融資活躍,但很多集中在今年拿到最后一輪融資的企業需要時間發展業務,增加盈利,不適合貿然開啟上市進程;三來,隨著中國內地深化證券改革,一批企業可能選擇在本土或者香港上市,而不是遠赴重洋來到美國。
“短期來看,一批公司集中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市后,之后數量可能就不會那么多了。我覺得會進入空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