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的“互聯網+”,正在逐步成為中國宏觀經濟全面升級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互聯網+”的概念不是偶然的。
據互聯網行業分析,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頭,“互聯網+”計劃的提出,將對中國宏觀經濟轉型升級乃至未來的長遠發展都帶來深刻的影響,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首先,“互聯網+”行動計劃將統領中國經濟各個方面的發展,統領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制造業、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可以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推動科技創新,推動宏觀經濟整體的現代化。因此,“互聯網+”行動計劃的落實和實施,必將給中國宏觀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
其次,“互聯網+”可以貫通各個行業,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各類信息技術同各種傳統產業結合,可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化,推動各行業的創新發展,促進各行業的升級和相互融合,從而提升各行業的現代化水平。最近大家都十分關注的互聯網金融,不僅連年持續快速增長,而且也正在推動整個金融業與互聯網的進一步融合,促進了金融業的創新,提高了金融業的現代化程度。
工信部不久前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其中,工業的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以及大數據的應用,都將成為重點,這樣,工業和互聯網的融合,將在具體實施中明顯加深。
其三,“互聯網+”在國際經濟上是一個制高點,中國全面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可以實現彎道超車,與全球經濟強國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賽跑,而不必跟著別人的屁股后面追趕。由于中國開始著手“互聯網+”的頂層設計,并且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因而中國推行“互聯網+”有望領跑其他國家,從而獲得新的國際競爭力。
綜合來看,“互聯網+”將是中國未來幾年、十幾年乃至更長久的經濟發展方向。隨著“互聯網+”計劃的逐步實施,相關行業和企業有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提升業績,進而推動宏觀經濟的發展。
因此,“互聯網+”計劃的制訂乃至未來的實施,將使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進一步向“互聯網+”的方向傾斜。目前市場吹起的“互聯網+”可能是一個中長期的投資方向,會給投資者帶來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固然立足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但“互聯網+”涉及的并不僅限于此。互聯網將與經濟部門的各個行業融合,創造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