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珠寶市場進入淡季,銷售持續走冷,其中以碧璽、紅藍寶石、祖母綠為代表的彩色寶石大面積滯銷,部分廣東商家不得不減價處理,連續3年的彩寶盛世似乎在今年春天戛然而止;碧璽價格漲勢受制,部分品種的短期跌價幅度達到30%。究其原因,資金轉場投資股市、前期炒作“泡沫”太大、境外礦產收購潮導致供大于求,是彩寶市場“失色”的主要原因。
“彩色寶石不是那么好賣,老百姓難以接受,電商微商根本賣不動;富人過了新鮮勁兒,也不想玩了。去年底,我的祖母綠戒指還可以賣四萬元,今年一樣的貨色只能賣3.5萬元。”廣東番禺的珠寶零售商廖先生如是向記者透露經營困境。
4月底開展的深圳國際珠寶展,奢侈品鉆石與有機珠寶受到了追捧;與之對比鮮明的是,彩色寶石交投比較冷清;有境外商家對記者表示,彩色寶石銷售令人大失所望,收到的訂單不及預期的三分之一,也比去年的訂單情況更差。
與翡翠市場已“熊”4年的境況相比,彩色寶石的遇冷是2015年發生的“新聞”;在2014年年底旺銷期,廣州零售商接受記者采訪時依然宣稱彩色寶石交易紅火,碧璽、祖母綠銷量同比翻倍。但到今年春節后,隨著淡季的到來,形勢急轉直下。記者再次走訪了市內天河路到東山口一線的大型商場,其彩色寶石都很難賣得動。一位廣州本地商家去年11月進貨20粒藍寶石,至今只賣掉4粒,其中的3粒都是在羊年春節前成交的。
在清淡的市場行情下,促銷與降價勢在必行。記者走訪了康王路批發市場,發現:老商戶正在全面下調祖母綠、藍寶石、碧璽的批發價格,其中,部分品種的碧璽價格降價幅度高達30%,而就在2014年,碧璽的平均漲價幅度還達到20%;而在2015年之前的6年時間里,碧璽受到內地投機資金的強力追捧,成為珠寶市場的香餑餑,漲幅超過了3倍,與高檔翡翠齊平。廣州多家大型零售商場也表示將推出彩色寶石的5~7折促銷活動,又是“攔腰斬”促銷。
有多種因素導致了彩色寶石市場的“一夜”走跌。
暴跌原因
1.市場持續不景氣資金轉出炒股
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到:與投資市場類似,珠寶市場也是資金推動型市場。而由于中國奢侈品、禮品市場2012年即進入熊市,持續至今已經到了第三個年頭,依然沒有明顯回暖。在此情況下,資金抱團取暖;高檔翡翠與容易被操作的小類珠寶,成為必須“死守”的陣地,而彩色寶石是舶來品,并非華人世界追捧的傳統珠寶,顯然不在被“抱團之列”,自2014年年底開市,資金流出現象非常嚴重,前期被暴炒過的碧璽、祖母綠市場尤其嚴重。
“我原來也囤過紅藍寶石、祖母綠,以為會小有所得,誰知道市場不回暖,還是沒有什么前景,就干脆清倉炒股去了。”廣東中山的珠寶貿易商關先生如是告訴記者。珠三角的珠寶圈中,轉“彩寶”資金炒股的人不在少數,還有人轉“囤”了琥珀與南紅兩個小類珠寶。
2.流入內地市場的彩寶低檔貨太多
雖然國際珠寶拍賣會上,彩色寶石這幾年連創拍價新高,但在內地市場,彩色寶石交易并不與之同步。
廣州日報記者調查珠三角零售市場,發現祖母綠、藍寶石等彩色寶石的整體質量不高,色彩灰暗居多,瑕疵裂紋遍布。
一位參加深圳國際珠寶展的以色列商家也向記者透露:曾看過200多粒中國內地的碧璽,沒有一粒達到國際珠寶行業的收藏級標準。
3.多家企業海外買礦競爭壓力凸顯
廣東深圳的林先生最近四處遍訪銷售渠道,均無功而返;他的家族企業已在非洲購買了一個祖母綠礦產的股權,本來希望迅速找到內地的批發、零售商,多數人卻告訴他,市場已供大于求了,自己以前買的還沒有處理掉。
一家廣東知名零售企業表示:2014年中至今,由于很多內地企業、個人去海外買礦,前來兜售彩色寶石原料石、半成品的采掘商數量劇增;適逢“熊市”,廣東零售、批發市場已經很難消化掉如此數量龐大的“進口貨”。競爭壓力凸顯之后,價格走跌成為趨勢。
消費建議
祖母綠碧璽
還可等待更低價
對于彩色寶石的收藏價值,廣東專業人士的看法有一定的差異,共同點則是:只有高端彩色寶石,才有收藏價值,紅藍寶石、祖母綠、碧璽中重量超過2克拉、瑕疵裂紋少、色彩純正的產品才可以達到收藏級別。
廣東華友拍賣行的林朝暉從拍賣市場成交來總結經驗:中國收藏愛好者比較熟悉的碧璽、海藍寶石、坦桑石,在中國歷史上就受到了貴族的追捧,市場單價超過2萬元的彩色寶石,才是二級市場交易的主力產品,幾千元的產品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成交。
對于多數市民,彩色寶石并非藏品,而是佩戴與裝飾的消費品。廣東南方黃金院院長甄偉鋼預期:在中國經濟筑底回暖過程中,預計至少要到2016年的下半年,珠寶市場才有可能明顯回暖;而對于彩色寶石這樣的非主流品種,回暖過程或更漫長,價格或存在進一步走跌的空間。
因此,消費者至少有1年的時間可以精挑細選彩色珠寶,除了今年“五一”的淡季促銷期,明年春節、五一期間,也是較好的買入點。對比來看,紅藍寶石前期沒有被暴炒過,跌價空間有限,可以早點兒購買;而祖母綠、碧璽曾被資金暴炒過,應逢低謹慎選擇。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