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品牌(Self-owned Brand)是指由企業自主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品牌。一種定義認為車型商標(廠標)為中國國內自己商標(包括引進技術產品)的為國內品牌,并視為自主品牌;掛國外廠標、商標的,為國外品牌。另一種定義認為,中國國內企業擁有完全的產品修改權、完全的品牌運營權的品牌,就可以叫做自主品牌。但不一定所有的研發工作都要在本土完成,關鍵是擁有自主權利。2015年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分析如下:
從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自主品牌整車企業的兩極分化情況,正在進一步加劇。一方面,早已布局SUV市場并已做得比較成熟的企業——如長安、長城 等,2015年一季度無論是銷售量還是利潤率,都表現得不錯。另一方面,像江淮之類的企業,雖然趁著SUV市場熱潮,產品銷售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卻因為 轎車、MPV、商用車等業務板塊下滑嚴重,被“拖了后腿”,SUV業務板塊的利潤率仍然不高。
事實上,自主品牌車企雖然目前總體表現不錯,但利潤普遍偏低,這是行業整體無法避免的現象。因此,我們現階段對自主品牌車企的發展,仍不要抱有太樂觀的態度。
2014年,自主品牌車企的市場占有率出現了“十二連降”,業內都在擔憂和談論自主品牌車企的未來出路在哪里。而到了2015年,自主品牌車企的表現逐漸好轉并穩步爬升,大家似乎又開始對自主品牌車企發展很樂觀。其實我覺得這種樂觀是盲目的。
在我看來,2014年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連續下滑,只是當時的一個階段性現象,出現的原因在于:當時的大多數自主品牌車企,都正好處于產品“換代期”和企業調整 期,這些車企因為一些“歷史原因”,都在對自己的產品和品牌管理架構進行修整,因此造成了整體市場占有率下滑的情況。
而2015年有些自主品牌 車企之所以出現銷量和利潤上漲,一方面是由于時機把握恰當,趕上了SUV市場、尤其是小型SUV市場的發展熱潮;另一方面就是一些車企對產品布局提前作出 了調整,正好趕上其他車企的產品空當期;還有就是價格相對較低,在低端市場比較有競爭力。綜上所述,這些都不能成為自主品牌車企長期發展的成功點。
除此之外,小型SUV市場的增長空間有限,隨著合資品牌產品未來進一步布局,通過新產品、降價促銷等方式,合資品牌產品會慢慢侵蝕掉自主品牌產品在這塊市場的優勢,這對自主品牌車企將來發展也是不利的。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年4月自主品牌轎車市場銷量排行榜TOP10。
從 目前看來,自主品牌車企要生存得更好,就得盡快提升公司的凈利潤,這需要成本控制和尋找新盈利點雙管齊下。不過在成本控制上,研發成本、采購成本、運營成 本和制造成本的“可擠壓范圍”均已很小,只有在設計成本控制方面,自主品牌車企尚有“比拼的空間”。而這也使得自主品牌車企,不得不尋求市場的新盈利點, 比如轎車、新能源車或者MPV業務板塊的發展,來增加公司的凈利潤。
基于此,自主品牌車企整體的利潤不佳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但部分企業的情況,可能會因為產品布局效果顯現和市場銷售回暖,在七八月份后得到好轉。而且可以預測的是,有少部分自主品牌車企的盈利前景仍然很低,這些企業還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在我看來(lai),自(zi)主(zhu)品牌(pai)車企苦樂不(bu)均的情況,還(huan)會持續(xu)將(jiang)近一年(nian)的時(shi)(shi)間,而且這種情況會越來(lai)越明(ming)顯(xian)。不(bu)過(guo)在未來(lai)幾年(nian)時(shi)(shi)間內,很(hen)多沒(mei)有規模、沒(mei)有品牌(pai)力(li)的自(zi)主(zhu)品牌(pai)車企將(jiang)會逐漸被淘汰,這將(jiang)成為行業內的正常(chang)現象。
國家電投中國電力商丘熱電獲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