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國內大豆壓榨產能不到5000萬噸,截至目前產能已經近1億4000萬噸,現在每年我國加工大豆7000萬—8000萬噸。2005年,國內飼料產量1億噸左右,飼料企業1600余家,而今年我國飼料產量已經攀升至2億噸,飼料企業變成9000家。以下內容是2015年我國大豆壓榨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大豆加工產業發展歷經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油廠發展的初始階段,2004年,油廠日加工能力在500噸到1000噸可以算一個大型油廠,市場運作屬于粗獷式,無風險意識。
在2004年CBOT大豆價格從10美元/蒲式耳跌至5美元蒲式耳的時候至2012年,國內油廠開始進入第二個階段,隨著外資企業的大舉進入,國內大型國有企業和部分管理先進的民營企業風險管理能力陸續提升,對期貨市場的認識出現質變,開始主動尋求期市大豆、豆粕等品種利用之路,開始通過內外盤套利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2012年之后,國內油脂壓榨行業進入第三個階段,隨著參與期市力度的加大,簡單的套期保值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需求,內外盤價差、外匯變化、宏觀經濟情況以及市場價格的漲跌幅度、速度都成為企業參考的因素,國內大豆壓榨行業開始進入精細化操作階段。
伴隨著中國大豆壓榨產業的發展,背后是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不斷創新和助力之路。
大商所農產品事業部總監王玉飛表示,“大商所農產品期市功能發揮效果良好,制度創新將為國內企業發展添加新的動力。”
一方面,從傳統的價格發現來說,大商所的一些品種已經開始影響現貨市場的定價模式,豆粕、豆油和棕櫚油企業已經開始利用大商所期市價格實現基差定價,棕櫚油市場場外期權已經開始形成;
另一方面,擁有交割倉庫的七大油脂壓榨企業和中儲糧等國內油脂油料八大巨頭已經全面深入參與期貨市場,并堅持套期保值原則規避市場波動風險。
大商所制度創新將會進一步助力國內大豆壓榨企業的發展。
王(wang)玉飛表示,倉單(dan)串換(huan)、三步交割(ge)法(fa)、集(ji)團(tuan)交割(ge)、交割(ge)違約(yue)處理等制度創(chuang)新已經陸續得到市(shi)場的(de)認可。隨著(zhu)“一(yi)(yi)(yi)帶一(yi)(yi)(yi)路”戰(zhan)略的(de)推進(jin),大商所將會研發涉及到“一(yi)(yi)(yi)帶一(yi)(yi)(yi)路”國家的(de)新品種,同(tong)時(shi)會挖掘“一(yi)(yi)(yi)帶一(yi)(yi)(yi)路”策略下相關品種的(de)潛力,爭取上市(shi)更多的(de)品種,最(zui)終形成油脂(zhi)油料、糧食加(jia)(jia)工、畜牧和(he)木材(cai)板塊(kuai),未來(lai)畜牧業將是產品增加(jia)(jia)、做深做細的(de)領域。
國家電投中國電力商丘熱電獲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