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日前采訪多位專家,對后期貨幣政策走向進行了預測。在文章中,專家表示,今年上半年以來降準、降息所增加的資金,是否已經或正在進入實體經濟,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至于是否還需要加大貨幣政策操作力度,還有待觀察。
多數專家認為,從最新發布的5月份經濟和金融數據看,近期經濟企穩跡象有所增強,預計后期政策上總體會維持穩定。
《金融時報》專家組成員、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表示,央行可能近期不會有大動作,本月已無降息、降準可能。從5月份主要宏觀數據看,經濟出現企穩跡象,央行可能會繼續觀察前期政策措施的效果。就市場普遍預期的降準來看,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缺乏降準的緊迫性。當然,三季度仍然存在降息、降準的可能性。總的來看,我們預期降息已經進入尾聲,下半年至多存在一次降息可能。
專家還預計,除總量政策外,下半年貨幣政策將繼續加大定向操作力度。就此,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朱海濱預計,央行將會擴大定向寬松措施,比如抵押補充貸款、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等措施,力求解決經濟中的特殊問題,如基礎設施投資中的財政能力有限、新興行業發展的支持舉措不到位以及在利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開放中的潛在總體流動性波動等問題。
專家強調,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味依靠放松貨幣政策,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和刺激市場有效需求以及穩增長方面具有很強的局限性。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