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增值網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近年來,我國電商交易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下文為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分析。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6.39萬億元,同比增長59.4%。其中,在企業自建的電商平臺(簡稱純自營平臺)上實現交易額 8.72萬億元,同比增長65.9%;在為其他企業或個人提供商品或服務交易的電商平臺(簡稱為純第三方平臺)上實現交易額7.01萬億元,同比增長 53.8%;在既有第三方又有自營的混營平臺上實現交易額0.66萬億元,同比增長41.1%。
第三方平臺交易額占比四成多
何為自營平臺?何為第三方平臺?它們又分別包含哪些企業?對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副主任孫慶國解釋稱,企業為自身開展電子商務交易活動搭建的平臺就是自營平臺,如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的銷售平臺,北京現代汽車的銷售平臺和采購平臺等。而為其他單位和個人開展電子商務交易活動提供服務的平臺則為第三方平臺,最典型就是淘寶網。
此外,隨著電子商務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平臺既用于企業自身的交易活動,同時也為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交易活動服務,也就是混營平臺。以京東為例,其自營比例約占交易額的70%,其他30%是作為第三方平臺的性質供第三方使用。
調查顯示,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7.26萬億元,占全部電商平臺交易額的44.3%。其中,純第三方平臺上實現的電子商務交易額為7.01萬億元;混營平臺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額為0.25萬億元。第三方平臺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集中度較高,淘寶、天貓、京東等排名前20的第三方平臺上共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6.22萬億元,約占全部第三方平臺交易額的90%。
“電子商務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平臺規模越大,企業管理水平越高、服務配套越好、經營成本就越低,競爭能力就越強,電子商務交易活動就越來越向規模較大的電商平臺集中。”孫慶國表示。
據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顯示,自營平臺的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9.13萬億元,占全部電商平臺交易額的55.7%。其中,純自營平臺實現的電子商務交易額為8.72萬億元;混營平臺實現的自營電子商務交易額為0.41萬億元。
快遞業務量問鼎世界第一
“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了金融網絡支付、物流快遞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促進了物流配送服務水平的提高。”孫慶國介紹。
2014年我國快遞業與迅猛發展的電子商務攜手共進,快遞業務量問鼎世界第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快遞正式進入“百億”時代,快遞業務量達140億件,同比增長51.9%,超過美國問鼎世界第一,快遞業連續4年保持了年均增幅超過50%的速度。
2014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生產經營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主動嘗試利用互聯網開展生產經營和產品銷售及服務活動,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直接將產品提供給消費者,減少了銷售的中間環節,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和費用,提高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僅2014年我國新建4G基站達73.3萬個,4G用戶達9728萬戶,這一網絡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4G網絡。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手機上網人數達5.57億人,網絡購物用戶達到3.61億,同比增長19.7%。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利用網絡的程度越來越高,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和娛樂的“基礎元素”。
孫慶國分析,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不僅創造了消費新需求,引發了投資新熱潮,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還加速了產業間的融合,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催生了新業態,成為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新力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