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人機在民用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各國在無人機的民用方面逐漸開放。無人機已經廣泛應用于公共安全、應急搜救、農林、環保、交通、通信、氣象、影視航拍等多個領域。據2015年中國無人機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預計,在航空裝備無人化、小型化和智能化的趨勢下,未來20年我國民用無人機需求有望達到460億元。
2015年中國及
滿載農藥的無人機,在一片黃豆地上空開展植保作業。藥液霧化后,借助飛機旋翼產生的風場,均勻噴灑在黃豆植株上,不到1個小時,近百畝農田噴灑完畢。這是日前在阜陽舉行的植保無人機現場演示的情景。此次展示的兩款植保無人機是由安徽天鷹兄弟公司無人機科技創新有限公司生產的,是目前國內載荷最大的單旋翼植保無人機。
“一架植保無人機1小時可噴施農田80至100畝,1000畝的農田一臺無人機一天就能完成農藥噴灑,相當于二三十個勞動力。”天鷹兄弟總經理李才圣介紹,植保無人機不僅大幅提高生產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農藥利用率,平均可節約農藥40%~50%。
合肥佳訊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10年無人機研發生產經驗的企業,目前主要生產工業型無人機。相比消費型無人機,工業型無人機續航時間長,載重量大,主要應用于電力巡線、農業植保、森林防火、災害搜救、警用巡視、地圖測繪等領域。
“我們生產的無人機重點應用在電力巡線領域,占全國1/4的市場份額。 ”合肥佳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正罡介紹,傳統的人工電力巡線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面臨強輻射、自然災害等安全問題,而無人機巡線一次可以飛行十幾公里,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無人機搭載熱成像設備,實時傳輸數據及時處理分析,實現了信息化、智能化巡檢。
從航拍到送快遞,從森林防火到電力巡線,從航空測繪到農業植保……民用無人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曾經的尖端科技漸入尋常百姓家,民用無人機產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民用無人機銷量為37.8萬架,占比高達96%,增長勢頭迅猛,其中專業級無人機銷量占33%,消費級無人機銷量占67%。預計2015年全球民用無人機將同比保持50%的增長態勢。到2020年,全球無人機年銷量有望達到433萬架,市場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
安全監管仍處盲區,產業瓶頸有待突破
無人機市場日趨火爆的同時,“安全監管處于盲區”“操控培訓亟待完善”等問題也日益暴露出來。如何規范民用無人機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成為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我國低空領域尚未對民用航空器開放,民用無人機低空飛行仍面臨很多限制,飛行需要事前審批,而審批周期長,手續繁雜,效率低下,導致了事實上很多民用無人機只能處于“黑飛”狀態。而歐美國家實行寬松的低空管制措施,有大面積的低空可供自由飛行,培育了龐大的民用航空產業。
李才圣認為,一方面,當前無人機產業管理還處于無序狀態,安全管理亟待加強;另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相關產業政策還不清晰,嚴重制約著行業發展。
此外,無人機操控培訓亟待完善。業內人士透露,無人機操控人員需具備相應的飛行駕照,然而要想取得飛行駕照,需要先到全國無人機行業協會認證的飛行培訓學校學習,培訓費用要一兩萬元。目前獲得認證的培訓學校只有數十家,且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安徽目前尚無這樣的培訓機構。
就無人機行業產品自身而言,也面臨著發展瓶頸。首先,載重和續航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市面上的無人機一般續航能力在半小時左右,載重不超過3公斤,而且作業時需要頻繁更換電池,這使得其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其次價格偏高,使用維護成本高。據李正罡介紹,一般工業級無人機價格從十幾萬元到數百萬元不等,同時維護成本高,一般占到售價的5%到10%。電池一般兩年就要更換,一塊電池成本也在萬元以上。“另外,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各公司數據接口不是開放的,只能用自己的設備,其他設備不兼容,導致相關數據的利用率低。 ”
低空空域有望放開,品質服務兩條腿走路
監管的空白導致了無人機行業的無序生長,全國催生了大大小小數百家無人機企業。“不少企業并沒有原發技術,僅僅是進行產品組裝,缺乏核心競爭力。未來行業整合是大勢所趨,真正生存下來的企業必須有核心競爭力。”省經信委裝備處處長沈忠林表示。
沈忠林表示,醞釀多時的低空空域開放政策有望出臺,屆時可能會實行許可證管理,提高無人機行業門檻,培育優質的無人機企業。未來無人機市場可能會向專業性分化,未來的企業應該是小而專,而非大而全。
“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對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很關鍵。 ”合肥賽為智能有限公司海空裝備事業部總經理助理吳樂認為,政府應該完善相關產業政策,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鼓勵軍轉民應用,規范操控人員培訓,支持建立相應的產業集群,形成資源共享機制。
當無人機領域競爭日趨激烈的時候,海歸創業者杜金和他的創業團隊卻另辟蹊徑,用無人機做起了農業大數據分析。利用無人機搭載高清數碼相機、多光譜儀、紅外等傳感設備,監測農作物生長情況、病蟲害情況,再通過云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時準確了解農作物生長情況。
“利用無人機提供精準農業解決方案,在發達國家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 ”云翎科技服務有限公司CEO杜金介紹,當前我國無人機產業雖然快速發展,但是搭載設備卻嚴重依賴進口,進口設備成本高,不適合大規模定制,無法適應國內農業發展需要。 “未來無人機企業應該在延伸產業鏈上下功夫,業務重點不僅是賣飛機,也是賣服務。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