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顯示,制藥行業收入增速下滑,同比增長9.6%至578.3億人民幣。
自2006年以來,季度同比增長率首次低于10%。行業冬天已經來臨。與此同時,在最大的10個省級市場中,只有5個省市的同比收入增長率大于10%。而10個省市的累計收入增長率只有6.4%。
我們認為行業增長率下滑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 對醫療保險費用的限制越來越多。我們注意到,由于醫療需求快速增長而個人收入增長有限,國家醫療保險結余逐年減少。這種情況下,首先會限制高價藥以及暢銷藥的銷售。正因如此,中藥制劑的收入增長率大幅下降。
此外,相比于不發達地區,發達地區的醫院接收的病患更多,因此北京、浙江等發達地區的下降幅度要大于不發達地區。
2. 反腐行動的影響。葛蘭素史克行賄事件曝光后,我們注意到醫療領域的反腐敗成為一項長期機制。過去3個月,國家藥監局已有2位高官因涉及藥品和醫療設備腐敗而被捕。我們認為反腐行動將改變本行業銷售模式:為了隔離政策風險,越來越多的制藥公司將放棄內部銷售方式,轉而選擇代理銷售。
而在代理銷售模式中,銷售費用從藥廠承擔轉為代理承擔,所以藥品出廠價格明顯要低于內部模式。因此收入增速下滑。
3. 招標價格下跌的影響。過去一年,三分之二的省份完成了基本藥物招標,三分之一省份完成了非基本藥物招標。每次招標后平均藥價都會下降。我們認為,政府將藥品降價視為一項關系民生的工作。在發改委藥品定價政策廢除后,預計近期在二次議價等新政影響下,價格還會繼續下降。
4. 個別子行業的其他原因。2013年和14年上半年,中藥飲片子行業庫存明顯過剩,此外由于質量參差不齊而接到了政府罰單。我們認為正因如此,中藥飲片子行業15年1季度收入增速大幅下滑。
在我們看來,前三個原因將對制藥行業構成持續壓力,因此不看好行業近期增長。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