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資,正在形成一片新的藍海。
在2015年7月和8月,淘寶農資頻道和京東農資頻道先后上線,標志著電商巨頭正式進入農資陣線。近幾年,金正大、諾普信、全國供銷系統等農資生產和流通龍頭企業紛紛進軍電商領域,農資龍頭對陣電商巨頭的格局初步形成。
一方面,農業經營主體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帶來的農業新常態為農資電商提供了盈利可能;另一方面,過去長期面對散戶的農資行業產品供應過剩、中間渠道多而臃腫、同質化競爭等問題日趨突出,農資觸網打開了農資企業轉型的突破口。
“互聯網+”有可能顛覆農資行業原有的代理分銷模式,促使流通渠道扁平化,引發農資行業和農業的連鎖變革。未來五年,農資企業和電商企業圍繞物流、服務和金融的競合將成為另一條發展主線。以農資電商為核心,或將形成萬億級別的農村市場。
相比日用消費品等電商化程度較高的行業,農資“上線”的時間延后了五到十年,這與農資市場“難啃”不無關系,但更重要的動力來自于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
2010年前后,以土地流轉加快為先導,農業邁進經營主體規模化、集約化的2.0時代,繼而出現以農業信息化、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農業3.0”時代。
一方面,土地連片大規模集中,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龍頭企業等規模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另一方面,在重視生態環境建設背景下,農業部年初首次提出到2020年中國農業要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化肥、農藥用量零增長。這兩方面變化構成當前中國農業的新常態。
中投顧問農村電商研究員認為這種新常態很大程度沖擊了當前的“散戶經濟”和與之適應的流通模式。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主要是數以億計的小戶、散戶,經營規模小、生產方式粗放、地塊少而分散是其典型特征。目前流通采取的代理分銷模式,便依托小戶、散戶發展而來。在這種模式中,農資產品從出廠到送達農民手中,需要經過區域代理商、市縣、鄉鎮、村等多層渠道商。
中國農村電商未來市場增長空間
電商服務在農村已形成需求,未來仍存在進一步爆發的空間。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農村電商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提出中國農村電商未來市場增長空間將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電商服務在農村已形成需求
約半數用戶會在一周內多次訪問電商網站;約三成用戶每月至少會網購一次;超六成用戶會在有明確購物需求時選擇網購。
二、城市和農村兩類人群在電商服務的使用行為上存在不少相似之處
對于這兩個群體來說,他們最常使用的電商都是淘寶和天貓;最喜歡買的品類都是電子產品、家電、服飾等;在網購過程中最在意的依次均為價格、品質、售后、物流等。
三、農村電商服務還有優化空間,將隨著物流、金融等服務的普及進一步爆發。
(一)農村用戶對物流環節的不滿意程度遠高于城市用戶:17.6%的用戶抱怨快遞無法送到家門口,47%的用戶沒法方便的發快遞。目前這是農村電商服務的最大癥結所在。
(二)由阿里、京東等大電商主導的金融服務在農村的普及率還很低,而信貸服務是農村用戶在電商上購物、甚至開店的一個重要支撐性服務。
(三)會在電商上購買農用商品的用戶目前僅有10%,尚有很大提升空間。在未來,面向城市的農產品和生鮮返銷或將是個趨勢。
(四)電商的農村推廣也還有很大空間,這將促進電商在農村的進一步普及。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