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增長趨勢十分明顯,在不遠的將來,它將不再是紙質雜志的附庸或替代品。
2009年,美國的電子書讀者為370萬,電子書銷量3000萬;2010年年底,這兩個數字分別增長為1000萬和1億。迅猛發展的電子書沖擊著美國人的閱讀習慣。在中國,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中國通信業正全面進入3G時代,手機、手持閱讀器、等移動閱讀終端對數字內容的需求與日俱增。移動閱讀將成為數字出版越來越重要的發布渠道。2010年各類手持閱讀設備的生產和銷售超過300萬臺;2011年第2季度電子閱讀器銷量達31.12萬臺,越來越多的國人采用了數字化閱讀方式。據悉,2015年前上海市全市中小學生的課本將采用電子書,這一市場容量不容小覷。
無論是表現形式還是傳播渠道,電子雜志擁有傳統媒介無法比擬的優勢——免費(或低廉的價格),方便,快捷,環保;超文本鏈接的各種應用,使電子雜志的信息量遠遠超出一篇文章和一本雜志的局限,包括圖片、聲音和影像。
中國有句老話:“書到用時方恨少”。這里的少,指讀書的多少,而不是藏書的多少。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的出現,使得資料的檢索極為便捷。有了電子雜志,人們將不必死記硬背所需的信息,不再依賴專門編制的索引。
電子雜志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發行的推廣、閱讀器的兼容(標準化問題)、版權問題、付費用戶權益的保障。
網絡的出現,使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電視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方興未艾的電子雜志,使網絡又多了一份吸引力。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媒體平臺——固定和移動平臺之間同時做幾件事。在這種傳播環境里,他們不再僅僅是觀眾、聽眾或讀者,而是用戶。
移動終端是電子雜志出版商和平臺商的好機會。目前,手機視頻、手機音樂、手機博客都已成為非常熱門的應用功能,集合文字、聲音、視頻、圖像的電子雜志,融合了各種應用功能的特點,必將向手機等移動終端轉移。
隨著4G手機的普及,手機訂閱電子雜志已無技術障礙。電子雜志的衍生產品如手機雜志、PDA雜志等也將蓬勃興起。
如果有一天,紙質的書報雜志只能以收藏品的形式存世,我們不必太驚詫。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