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0年代后我國城市園林規模逐步提升。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在80年代之前基本停滯不前,年投資規模僅幾千萬元,城市建設的重點在于實用性和工業性,園林公園更多是在密布住宅區、工業區間的綠色點綴。
但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對居住環境要求不斷提升,政府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愈發開始重視綠色環保,進入90年代后我國城市園林行業迎來了蓬勃發展時期。至2010年末我國城市綠地面積已達到213億平,公園數量近萬家合計面積超過25億平,人均綠地面積從1990年的1.8平上升至 2010年的11.2平,同期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也由20.1%提升至38.6%,這標志著我國市政園林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
“十一五”期間園林綠化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加。隨著90年代后期各級政府加大在環境綠化建設方面投資力度,我國園林綠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呈現出快速上行趨勢,從90年代初不足5億元增加至2010年的13557億元,CAGR近36%,園林綠化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也由不足3%上升至2010年的 9.47%,顯示出園林綠化在我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戰略地位在不斷提升。從發展階段看,“十一五”期間園林綠化固定資產累計投資3874.4億元,年均775億元,是建國以來園林綠化投資規模最大的五年,我們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園林綠化投資年均規模將有望突破千億大關。
一、政策法規和“園林城市”評比是推動市政園林投資最強動力
《城市綠化條例》拉開我國市政園林高速發展帷幕。1992年國務院正式頒布《城市綠化條例》,明確提出由國務院直接設立全國綠化委員會,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將城市綠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首次在園林綠化設計、施工、管理、保護、罰則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說明,標志著我國市政園林綠化行業發展正式步入法制化軌道。在《城市綠化條例》推動下,我國園林綠化固定資產投資由1991年的不足5億元,快速上升至2000年的近143.2億元,CAGR 超45%,園林綠化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也由1991年的不足3%大幅上升至2000年的近8%。2001年國務院再次召開全國城市綠化工作會議,并專門下發《關于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首次具體細化至2005年底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指標,使地方政府對城市綠化工作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并形成了全社會廣泛參與城市綠化潮。
“國家園林城市”評選—推動園林綠化投資持續增長。為促進城市園林綠化產業發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1992年由原國家建設部牽頭,制定《園林城市評選標準》,并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國家園林城市”。
我們認為,“國家園林城市”稱號一方面符合中央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有利于地方官員順利完成相關政績考核;另一方面,園林綠化作為城市名片將大幅提升城市知名度,改善投資環境,在招商引資方面競爭優勢明顯提升,在過去幾年如大連、青島、廈門、昆山、南京等城市快速發展均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在較強示范效應影響下,“國家園林城市”評選打破了地方政府以往“重經濟,輕生態”的發展模式,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加大城市園林綠化投資力度,并推動園林綠化投資規模持續增長。經過近10年的發展,至2011年底,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的城市已超過200座,園林城市評比標準也已從初期的10余項擴展至目前的55項,考察項目更多,覆蓋面更廣,這也將有利于保證地方政府在園林綠化方面投資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十二五”政策繼續發力城市園林綠化建設
“十八大”報告再將生態建設置于重要地位。隨著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傳統以數量為主導的城鎮化建設的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我們認為,未來新型城鎮化建設或將更加關注居民的生活水平、居住環境以及社會綜合發展水平,開拓高質量、低能耗、集約化的新型發展道路,而園林綠化也將成為未來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重要一環。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再次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并同時從優化國土開發、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等幾方面制定了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環境生態建設的發展方向,提升園林綠化在未來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住建部指導意見將確保未來園林投資規模。作為“十八大”后配套細則文件,2012年11月18日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發布《促進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并提出未來園林綠化建設目標:至2020年,全國設市城市要對照《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完成等級評定工作,達到國家Ⅱ級標準,其中已獲得命名的國家園林城市要達到國家Ⅰ級標準8。同時,要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加快各類公園綠地建設,不斷提高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目前我國共有約657個設市城市,其中僅有200余城市滿足國家I和II級標準,近70%的城市需要在未來幾年內加大園林綠化投資力度,我們認為,這種具有政績考核約束力的量化指標將支撐未來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市場總體需求穩步提升,為市政園林施工企業帶來廣闊市場。
至2015年我國市政園林市場或將突破2300億大關
預計“十二五”期間市政園林增面積CAGR為11.42%。由于市政園林屬于城市基礎公共設施建設,我們認為其發展空間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第一,不同省市地區公園綠地面積現狀及發展目標(發展潛力);第二,各地方財政收入水平(發展能力)。在充分考慮各省市市政園林發展潛力和能力的情況下,我們通過:①建成區面積/市區面積;②建成區綠地率;③各省市園林綠化“十二五”規劃;④當地財政收入絕對水平;⑤園林綠化支出\當期財政收入;⑥當地GDP增長率,等6項指標將全國31個省市劃分為3組:G1發展潛力和資金實力綜合較強省市,包含天津、河北、浙江、重慶、湖南等13個省市;G2發展潛力或資金實力綜合有限省市,包含山西、貴州、甘肅、云南等8個省份;G3發展潛力或資金實力綜合較弱省市,包含上海、北京、廣東、西藏等10個省市。
慮到住建部《指導意見》以及園林綠化在新型城鎮化中重要地位,我們預計具有較強發展潛力和資金實力的13省市(G1組)在“十二五”期間CAGR將由“十一五”期間的11.47%提升至15%左右,而發展潛力或資金實力綜合能力有限/較弱的省市或將繼續維持目前增速水平,因此根據各省市園林綠化投資占比,我們綜合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市政園林綠地面積CAGR約為11.42%。
雖然單位公園綠地面積造價受地域及項目類型影響,但是參考東方園林近兩年施工項目來看,價格基本在250-300元/平方米,我們以270元/平方米基本造價來進行測算,考慮未來受到通脹、人工成本上漲等因素,我們預計單位造價年漲幅約在2%左右。在考慮市政園林面積CAGR為11.42%的情況下,我們預計至2015年,我國市政園林投資規模將有望達到2315億元,2011-2015年CAGR為13.65%。更多請查閱靈核網發布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