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包括為:(1)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濃度。
根據 2005 年至 2013 年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共同開展的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此次調查的總體面積為 630 萬平方公里,覆蓋了除香港、澳門和臺灣以外的陸地國土的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
據數據統計,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 19.4%。點位污染物超標率指土壤超標點位的數量占調查點位總數量的比例。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為 20.27 億畝,由此推測有待修復的耕地污染面積約 3.9 億畝。根據中國網報道的專家估計數據,采用較為便宜的植物修復法修復土壤,每畝修復成本約為 2 萬元。根據《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耕地土壤污染程度根據污染指數劃分,按照污染程度的不同,每畝耕地土壤的修復成本也有不同,目前進行修復的耕地多為污染程度比較嚴重的,我們推算全國耕地修復成本接近 4 萬億。
在典型地塊調查中,(1):690 家重污染企業用地及周邊的 5846 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 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皮革制品、造紙、石油煤炭、化工醫藥、化纖橡塑、礦物制品、金屬制品、電力等行業;(2)81 塊工業廢棄地的 775 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 34.9%,主要污染物為鋅、汞、鉛、鉻、砷和多環芳烴,主要涉及化工業、礦業、冶金業等行業;(3) 146 家工業園區的 2523 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 29.4%。其中,金屬冶煉類工業園區及其周邊土壤主要污染物為鎘、鉛、銅、砷和鋅,化工類園區及周邊土壤的主要污染物為多環芳烴;(4)188 處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場地的 1351 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 21.3%,以無機污染為主,垃圾焚燒和填埋場有機污染嚴重;(5)13 個采油區的 494 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 23.6%,主要污染物為石油烴和多環芳烴;(6)70 個礦區的 1672 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 33.4%,主要污染物為鎘、鉛、砷和多環芳烴。有色金屬礦區周邊土壤鎘、砷、鉛等污染較為嚴重;(7)55 個污水灌溉區中,有 39 個存在土壤污染。在 1378 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 26.4%,主要污染物為鎘、砷和多環芳烴;(8)267 條干線公路兩側的1578 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 20.3%,主要污染物為鉛、鋅、砷和多環芳烴,一般集中在公路兩側 150 米范圍內。我們根據調查公報數據簡單測算了城市公報調查樣本點修復的市場規模大約 7000 億元。
目前行業中企業數量的增長超過修復項目的增長速度,但預期隨著政策對土壤修復重視度提高,以及相對完善的土壤修復治理管理體系構建,未來將會產生更多的土壤修復項目,市場需求將擴張。根據環保部、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即將完成的全國第四次環保產業調查結果來看,在我國環境服務業中,涉及土壤治理的生態修復企業僅僅占 3.7%,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據預測,從 2014 年至 2020年,國內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可達 6856 億元。
更多行業資訊請查閱靈核網發布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