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號召開的“回顧‘十二五’——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上,市農業局新聞發言人馬麗英透露,本市30%的蔬菜和豬肉,近60%的雞蛋、牛奶、肉雞都由北京自己提供,而且農產品質量安全有充分的保證。
馬麗英介紹,2015年本市的糧食產量12億斤,比“十一五”末的20億斤減少了40%,但平均畝產量卻穩中有增;蔬菜總產量289.4萬噸,上市總收入56億元,單位面積的產量和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養殖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顯著提升,全市建成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287家,生豬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0%,奶牛、家禽規模養殖比重超過90%,標準化規模養殖成為保障首都畜產品“菜籃子”的中堅力量;現代種業銷售額為117億元,約占全國的10%。
在調整農業結構、實施農業節水的同時,本市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圍繞蔬菜和畜禽養殖,發展一批外埠生產基地,建設一小時菜籃子物流圈。
“十二五”期間,本市大力開展生態農業建設,建成40個生態標準園,持續減少農藥化肥的用量,提高其利用率,化學農藥使用總量降幅達17%,化肥利用率提高到27.1%;全市農藥利用效率提高到39%,位于全國前列。更多最新數據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