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銷售額占總營收約96.97%的磷復肥,在2014和2015年,公司連續兩年存貨占總資產比例超過20%;2014年,磷復肥的庫存量較上年同期增加34.02%。
2014年我國已有18個合成氨、尿素項目投產,合成氨和尿素總產能分別達到7408萬噸和7948萬噸,全國氮肥產能過剩超過30%左右;2015年我國尿素產量總體與上年持平,總量約為8070萬噸。目前,我國磷肥總產能約為2360萬噸,消費量僅為1200萬噸;復合(混)肥料總產能約為2億噸,年表觀消費量卻不足6000萬噸,開工率不足30%。
以新洋豐為例。年報顯示,新洋豐2014年的銷售費用由2014年的35151萬元上漲至2015年的49156萬元,漲幅為39.84%。一年之隔,銷售費用上漲約1.40億元。對此,從年報中得到的解釋是,“本期銷量增加,相應運輸費用增加,以及增加廣告投入以及市場開發力度”。
然而,新洋豐的主營業務、2015年銷售額占總營收約96.97%的磷復肥,銷量僅由2014年的343.48萬噸上漲到377.82萬噸,漲幅為9.99%。據此可看出,銷售費用的增加并非主要由于“運輸費用的增加”,而是主要由于“增加廣告投入以及市場開發力度”。銷售費用上漲近四成,僅換來主營業務收入上漲近一成,足見開拓市場的難度。
數據顯示,自2011年至2015年,廣告在央視投放的廣告額增長率分別為5%、6%、13%以及15%。如此躍躍欲“視”,果真是理性的選擇嗎?
陳宏坤分析稱,近兩年來,行業面臨行業洗牌,競爭激烈。“發展較成熟的行業,如空調業、電視業等,兩三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加起來就占了整個市場的60%-70%,品牌、市場比較集中;而國內化肥行業,產業集中度低,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總共所占市場份額僅為30%”。
那么,行業的廣告戰是否真的有必要打?史丹利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公司的廣告宣傳費用約為1.72億元,同期化肥銷售量為204.36萬噸,同比增幅為9.06%。與此同時,新洋豐2015年的廣告費用約為8786.57萬元,同期化肥銷售量為377.82萬噸,同比增幅為9.99%。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