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衛生局局長馬如林日前告訴記者,銀川市今年下半年將在全市鄉鎮衛生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衛生局局長馬如林日前告訴記者,銀川市今年下半年將在全市鄉鎮衛生院推行“先住院后付費”就診模式,并在市屬二級醫療機構選擇合適的病種、人群先行試點,逐步擴大惠民范圍。
銀川市永寧縣自2011年起就在部分鄉鎮試點“先住院后付費”就診模式,當地不少農民“零押金”住院,且至今出院時無一人欠費、逃費。鑒于已取得的良好效果,為回應群眾企盼,銀川市衛生局決定在全市逐步推廣這一利民政策。
記者在永寧縣望洪鎮衛生院,見到了68歲的患者王玉成,他因患肺心病近四個月里第二次住進了醫院。“這次住院只壓了醫保卡和身份證復印件,馬上要出院了還沒花一分錢”,他說,住院不交“門檻費”是他這類“老病號”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王玉成告訴記者,他年輕時不慎從高處摔落,腿和肺留下了后遺癥,上了歲數后被病痛折磨得經常住醫院。他給記者算了筆賬:過去每次住院少則先交幾百元多則上千元的押金,每天藥費一百多元,再加上檢查費、床位費等,住院10天最少需要2000元。雖然經醫保報銷后需要自付的費用并不多,但預付費對于急重癥患者、困難或一時難以周轉的病人來說也是個難題。
王玉成的病友唐道玄說,以往住進醫院還要為后續的費操心,欠費超過3天就得斷藥。“手頭沒有一兩千元現金,哪敢住院?”他說,過去農民是“小病拖,大病扛”,實在扛不住了才上醫院。現在不一樣了,有了好政策,我們老人們都盼著能多活些年!
望洪鎮衛生院院長吳自平說,“先住院后付費”減輕了老百姓看病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也為突發、急重病患者贏得了有效治療時間,使得病人“等錢救命”的情況不再出現,對于建立新型的醫患關系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