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進一步突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上海在創新轉型的過程中也力求大膽創新和突破,包括新的產業發展思路。建議上海可在全國率先建立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
綜合相關信息,我們可以認為,所謂大數據產業,是指通過對各類龐大復雜的一般數據進行集合處理形成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信息精華,并由此產生經濟、社會效益的產業,通俗地說,是在信息沙海里淘金的產業。其產業本身是虛擬的,但能夠對實體經濟、社會活動產生指導意義。主要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大數據產業,一些國家估算該產業可達10%的年發展速度。
一、大數據產業在我國發展的主要障礙:
1.大數據在國內尚未上升到產業發展的高度,主要是其巨大價值還未得到充分體現,未能引起足夠重視。
2.重定性管理,輕定量管理的思維習慣未能得到根本轉變,“跟著感覺走”的粗放式管理習慣未能根本轉變。
3.大數據作為產業發展的政府引導、信息技術支持和相關人才儲備尚不足
4.大數據產業實際運用尚未找到切入點,試點收效尚不明顯。
5.我國暫缺乏為供需雙方搭建橋梁的大數據運用服務企業和數據質量監督機制。
6.大數據產業成果賴以生存的“知識產權保護”等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
二、建議:
1.市府啟動戰略,組建發展團隊
大數據產業涉及面廣,美國奧巴馬政府為啟動大數據研發,特意組建了包括6個聯邦部門機構在內的龐大發展團隊,投入大量資金。建議上海由市府層面來啟動本市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并請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分管部門共同參與探討。此發展戰略須起到統一認識和規劃的作用,內容包括相關信息技術及人才的積累、選擇建立子系統開展試點、以及培育大數據分析運用的市場化服務企業等。
2.加強中外合作,培養技術人才
“信息時代”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長,計算機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數據形成、收集、復制、儲存等基礎性人才被大量培養復制,但能夠真正解讀數據,并能夠據此創新形成有實用價值的信息精華的高端人才無法批量培養復制,成為稀缺型人才。上海可優先選擇一批國內先進信息技術企業、由政府牽線搭橋與國外知名企業開展合作,以上海為基地培養我國自己的大數據信息技術人才。
3.從子系統入手,樹立大數據實踐運用成功典范
大數據產業尤其關注從數據的關聯度、及時性和有效性三方面提升數據分析運用能力,可覆蓋政府決策、社會管理、企業運營和公眾消費等極其廣泛領域。因此,產業發展戰略的推廣應由點及面、循序漸進。建議上海可先在農產品流通體系、食品安全監管、消費品銷量監測等領域試點建立大數據產業子系統,為之配套相關數據收集、儲存和分析運用服務。以農產品流通體系為例,用大數據為上海菜籃子提供經系統整合的相關氣候、農產品價格走勢、農產品進城道路交通信息、終端消費需求等相關數據,輔之以菜場超市攤位監測評估數據體系等,側重專業人士的專業數據解讀,在市府監督下經由統一平臺發布。
4.培育運用服務,挖掘市場需求
上述試點側重提升數據解讀能力,然而大數據產業價值的體現還要求本市再培育一批大數據分析運用的服務企業(可考慮上市),搭建有效溝通橋梁、進一步形成市場需求,例如淘寶等網購平臺通過提供商品服務用戶數、好評率、商家銷售史等數據,既引導了消費者、也為相關商品的設計生產與服務模式提供了指引。對于本市傳統制造業來說,大數據運用服務亦應同時關注逐步改變其自上而下的決策運營模式,直接由市場向一線服務人員傳遞信息、從而引導企業轉型。對政府自身運行而言,大數據產業必須具備的集整體性、大體量、專業化于一體的要求,可以極大推進政府自身職能和決策、服務模式的轉變。
5.關注數據質量,建立評估體系
上海建立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實質是運用政府威信幫助搭建起市場和企業間的溝通橋梁,要求取信各方、公開評級、市場運作、需要時還可在政府的督促下整改提升。優質的數據收集分析才能保證有效的數據運用服務,因此大數據服務還應包括數據質量分析平臺,由專業機構和公眾共同參與數據質量評分,對大數據分析運用服務企業進行市場化評級、同時建立不合格企業市場退出機制。
總之,我國擁有大量各類型的數據,要使之發揮作用,關鍵在于解讀數據、建立關聯、提供及時有效的運用服務。大數據分析運用服務可發揮巨大的價值輻射效應,在數據時代使其本身形成一個持續發展的、能夠創造巨大價值并帶動其所服務的諸多行業共同發展的新產業。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