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櫥柜賣場的攻城戰略,是圍繞著大型櫥柜等賣場周邊,建立自己櫥柜企業單體店,然后組成櫥柜商圈。這些單體店給京城百姓帶來寬敞舒適真實自然的感受,并且給他們帶來了新的選購選擇。但是如何在這大型櫥柜賣場中站穩腳跟呢,怎樣才能更好的盈利呢?這成為櫥柜單體店的難題。
現場探訪
選址“抱團效應”明顯
“抱團效應”用來形容單體店的選址可謂相當貼切。幾乎所有企業的單體店都設在了大型家居賣場的周邊,并且,很多產品類型相似的企業也把自身的單體店扎堆開在了一起。十里河閩龍陶瓷城匯集了數十家陶瓷企業的單體店;實創、闊達、居然樂屋的單體店又相繼落戶十里河大道;以北四環居然之家為中心,周邊開辦了若干家知名的家具單體店。
裝修精美產品豐富
數千平方米乃至上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和精美的裝修是這些單體店的共同特點,其為企業充分展示自身品牌的定位、產品線提供了可能。一個個漂亮的樣板間展示給消費者實景的體驗。比如,歐派位于西四環紅星美凱龍旁邊的旗艦店從櫥柜、衣柜到歐派廚電產品,在兩層的營業空間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再如,業之峰裝飾在京開辦了兩家“峰格匯家居”也網絡了眾多知名單品入駐,如同一個中型的家居賣場。
活動挺多客流稀少
在記者的探訪中,幾乎所有單體店都有著力度不小的促銷活動,但是醒目的促銷標志并沒有給單體店帶來聚集的人氣。周日上午,記者到達位于閩龍的一家陶瓷單體店,店中的6個營業人員都聚集在前臺等待消費者的光臨,而偌大的店面里,除了記者一人外,再無其他消費者。這并不是一家單體店的情況,在記者幾天的探訪中,客流稀少是多數單體店面臨的境況。
待解難題
渠道建設仍待市場檢驗
深耕細作渠道建設,兩條腿甚至多條腿走路已成為眾多家居企業的共同認知。單體店近幾年在京的蓬勃發展無疑是家居企業深挖京城家居市場的舉措。單體店的開設,為企業深化品牌宣傳、展示企業形象、舉辦落地活動提供了良好的依托,但是消費者似乎并不完全買賬。“貨比三家”的傳統消費觀念使消費者更多地將目光關注于單體店的產品展示和體驗,一面是家居企業對完善渠道建設的熱情,一面是消費者對傳統渠道的依賴,所以,可以看到的是,消費者往往在單體店體驗產品,去賣場店比較后購買產品。
成本和客流量制約盈利空間
在企業的定義里,單體店承載著體驗、銷售、宣傳等多種功能,但從其實際境況而言,單體店銷售的功能遠遠落后于體驗和宣傳功能。如何實現盈虧平衡乃至盈利是眾多單體店面臨的共同難題。和賣場店不同,單體店動輒數千平方米的體量和龐大的人員配置決定了其高昂的成本支出,同時,相對于賣場店,單體店的自然客流并不占優勢。對此,在記者的采訪中,歐派姚剛認為掌握好單體店的盈虧平衡點是單體店能夠存活并且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馬可波羅馬建國認為單體店運營的風險在于成本的優化控制和盈利點的準確把握。
內部考驗企業智慧
在單體店的運營中,內部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相對于賣場店只需店面裝修和導購人員的設置,單體店的內部管理要復雜得多。據歐派姚剛介紹,位于西四環的歐派旗艦店光保安就需要4個,同時還配置了保潔和市場營銷人員,而這些在賣場店幾乎是不需要的。美克美家劉春杰認為:單體店的發展與單體店本身的運營模式、營銷實踐、消費人群定位密不可分。事實上,單體店的運營涉及人員管理、營銷管理、細節管理等多個層面的內部管理,統籌協調好內部管理的各個層面,保障單體店的健康運營將是家居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關注點所在。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