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人使用了某國產品牌手機的消息在網絡上瘋轉,此消息也得到了該品牌廠商的證實。但查詢該款手機在網上的銷售情況看,此款手機并非當前的熱賣機型,出貨量與其他熱銷品牌相比相差甚遠。
手機找名人代言已是非常老套的炒作手法了,但過往成功的例子非常少,最后的結局往往是,品牌或被出售或被兼并,當年砸下幾千萬代言費的品牌,早已成過眼煙云。
作為一個中國人,中國消費者當然要支持國貨,就像韓國的消費者喜歡用他們自己的民族品牌一樣。但關鍵是,雖然目前中國手機品牌有的出貨量已經排在了全球的前幾位,但與國際知名手機品牌的綜合實力相比,仍有差距。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手機從不缺品牌,但從來沒有真正的國際品牌,喜歡炒作是中國手機品牌“不務正業”的主要表現。廠商很少沉下心進行研發,只是從上游配件廠商把所有的配件拿來進行組裝,然后就是寫各種文案,找各種機會進行炒作,因此有人調侃稱,把中國本土手機面板上的LOGO去掉,根本就分不清是哪個廠商的。
隨著一批國際知名手機進入中國市場,大大提高了中國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體驗感受,“好用不好用”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手機的主要動力,不管廠商的炒作多么“猛烈”,消費者不再容易被忽悠。上述廠商炒作的手機市場價格不到1500元,外形也較為時尚,但眾多白領就是不愿購買,他們寧愿花更多的錢去買一個其他本土品牌或國際品牌,其原因就是,價格不是購買的唯一考慮因素,炒作效果也已經不再發揮奇效,對于中國本土手機廠商來說,“好東西”才是成為知名品牌的根本,炒作可以喧鬧一會,但無法長久,練好內功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