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聯競爭力城市榜首11年 香(xiang)港老態漸顯
中評社香港5月20日電/香港連續11年獲得中國社科院選為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在可持續、宜居、宜商等多方面競爭力排名均在首位。不過社科院報告指本港競爭優勢增速放緩,經濟呈虛擬化及泡沫化,建議香港促進科技創新,按中國當下經濟形勢重新定位。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昨(19)日在北京發布《2013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分析去年中國兩岸四地近300個城市的全市客觀數據,結果香港在綜合競爭力排列榜首,第二是深圳,第三是上海。
香港在宜商、宜居、可持續、文化和和諧等多方面競爭力均名列第一,生態城市排第二,知識城市排第四。不過報告指本港經濟高度依賴金融和房地產業,但土地及房屋供應不足導致租金高企,樓價增長過快,社會炒作氣氛濃厚,經濟呈虛擬化及泡沫化。房屋及商鋪租金上漲過快,也阻礙中小企發展和增加市民生活壓力。
報告又指,本港在產業結構向創新科技方面轉型沒有明顯突破,而因缺乏重工業及科技產業,令其與珠三角的互補角色變弱,加上隨中國改革開放深入,內地在服務業將取代香港,指出本港競爭優勢增速正放緩,建議本港應增加土地供應,加強城市發展規劃以及促進科技創新,按照中國內地當下的經濟形勢重新定位。
此外,報告也推算到2041年,本港65歲以上人口將增至256萬,占香港整體人口三成,將影響香港競爭力。
綜觀整個綜合競爭力排名,除了港澳臺地區占了三席,東南沿海城市則占了五席,環渤海地區占了兩席。中國中西部地區沒有任何城市能躋身綜合競爭力十強,能進入20強的只有武漢和成都,地域差距明顯。
報告認為,地區優勢對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的影響十分明顯,且目前大陸城市建設重視硬體卻輕視管理服務,“以人為本“的宜居城市建設嚴重不足;其中,大陸東南地區較有居住優勢,西部地區整體居住水準則較低。地區優勢同時代表城巿向外界交流的便捷程度,影響其文化開放程度,故文化城巿排名中,前十名幾乎都是沿海城市。
值(zhi)得一提的是,在(zai)生(sheng)態環境(jing)和(he)宜居(ju)方面,僅香港(gang)和(he)澳門(men)在(zai)兩(liang)項(xiang)指數排(pai)名在(zai)前十(shi),其他均(jun)為無錫、蘇州等二線城市(shi)。北京(jing)在(zai)宜居(ju)城市(shi)排(pai)名中更只位列第74位。
分享到:
0 時間:2013-05-28 來源:靈核網整理
靈核網所有報告統計版權為《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所有,靈核網產品是《北京靈動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對市場調研、研究與整合的成果,究報告產品擁有唯一著作權。靈核網研究報告沒有通過任何第三方進行代理銷售,購買請直接與我公司客服聯系。 靈核網核心產品為有償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