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熱的三伏天,中鋼協的數據迎頭給中國鋼鐵企業澆了一盆冷水。
這份最權威的鋼鐵行業“成績單”顯示,上半年中鋼協86家會員企業中虧損企業35家,虧損面達40.7%。
中鋼協秘書長張長富表示,控制產量和改善供需已經成為當下鋼鐵行業調整的重心。由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門參與制定的化解過剩行業產能的總體方案已經成稿,有可能近期出臺。
而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則對鋼鐵行業脫困表示憂慮。她告訴騰訊財經,鋼鐵行業止損的前提是先將產能過剩問題解決,但在淘汰和關停過程中來自地方上的阻力很大。
全行業現虧損
今年上半年,鋼鐵企業過了一段不那么提心吊膽的日子,連續5個月保持著“微利”的局面。但這一境遇被6月份的虧損警報打破。
中國聯合鋼鐵網分析師胡艶平告訴騰訊財經,中國經濟增速下降抑制了鋼鐵的需求,另外產能過剩的難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是鋼企虧損的主要原因。
中鋼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鋼鐵業再度出現全行業虧損,納入鋼協統計范圍的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達6.99億元。而上半年中鋼協會員企業實現利潤22.67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0.13%,在全國工業行業中最低。上半年86戶會員企業中虧損35戶,虧損企業明顯增多,虧損面為40.7%,比去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
上半年的鋼材需求增長低于產量增長,供大于求仍將繼續,而市場的不景氣,進一步擠壓了鋼企的利潤空間。
據報道,從201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鋼鐵業一直在盈虧線附近徘徊。若扣除礦山和投資的收益,鋼鐵生產主業已經虧損了7個季度。上半年鋼鐵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0.13%,處在工業最低水平。從最直觀的噸鋼利潤來看,高峰期能達到1000元左右,相當于一部普通手機。其后逐漸下滑到一公斤豬肉、一瓶礦泉水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噸鋼利潤一度只有0.43元,兩噸加起來賺的錢不夠買一根冰棍。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