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股"不同。每當三季報披露大幕拉開時,投資者往往會將"狩獵目標"移向具有業績高成長性的個股上,而業績翻番的上市公司更是重點關注的對象。根據滬深交易所發布的定期報告預約披露時間表,今天有17家公司披露三季報,其中,滬市5家,深市12家。
統計顯示,截至昨天,滬深兩市共有1177家公司披露2013年三季報業績預告,預告三季報業績翻番的個股共有162只。在三季報第一股特銳德業績飄紅開局良好的提振下,投資者對三季報行情的期待逐步升溫。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趙力行發表評論。
上市公司三季報將在本月月底前全部亮相,從以往規律發現,機構一般會借機提前炒作三季報并延續至年底年報公布,業績改善、高送轉預期等成長股具有想象空間,10月份市場將掀起一波三季報業績浪行情。如何挖掘三季報上市公司的"高富帥"呢?
趙力行:三季報由于送轉的可能不是太多,主要集中在年報上,所以我們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高成長上。一旦到年報的時候,我覺得應該是高送轉比高增長還值錢,漲幅會更大,從11月份開始慢慢的到年報出的時候,明年三、四月份出的時候就逐漸開始走強了,現在主要是挖掘高成長了,也就是成長性比較高的。
挖掘這個方面的題材首先應該是在熱點上選,比如一些傳統行業,也有高增長的,但是市場熱情不高,現在節能環保還處于低位,一些文化傳媒有的還不高,除了影視比較高,還有其他的新興戰略產業,這一塊符合市場當期熱點。
具體到個股,高送轉,盤子小這是共性,高增長盤子小也比較好,但是高送轉的時候就更強調盤子要小,流動大。
凈增產要是高的時候主要針對是高送轉的時候,因為它凈資產高,說明家底厚,送的時候就容易大方、慷慨。但是現在主要看凈資產稍微往后排排,業績增長應該提前挖掘,如果沒有提前挖掘到,公布業績預告出來了,但這個時候那關鍵就是看位置。只要它位置比較低,你也是可以在公布的時候介入。
從現階段股指表現看,有人劃分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為創業板;第二梯隊為中小板;第三梯隊為權重、藍籌品種。在經濟轉型背景下,第一梯隊節節高升,創業板指屢創新高;第二梯隊中小板也開始脫離底部引力,指數在上升通道運行,持續上揚、創新高的個股不斷增多,各種與改革相關的題材得到投資者的追捧;而對于第三梯隊權重、藍籌股,在結構性牛市得到市場認可的背景下,經過調整之后有沒有可能展開補漲行情?
趙力行:創業板、中小板、主板藍籌這三個劃分,應該說不是特別的準確,準確主要是取決于行業,我的觀點是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周期類,以有色煤炭、銀行、券商這些為主的,就是強周期。強周期這塊只有在經濟轉型成功之后,也就是隨著經濟周期轉。 第二類就是消費類,消費類最穩健,我們主要關注藥,像今天的抗癌藥也好、醫療器械也好這些藥包括食品飲料,這些是可以,它的走勢是截然不同的。食品飲料,像貝因美、湯臣倍健這種,它也會走的比較長久。
還有一類就是新興產業,新興產業你要沒有量產,你要沒有成氣候,你還是小的一個過山車,你比如前期的頁巖氣漲上來,跌下來了,3D打印漲上來,跌下來了。但是現在還有一部分非常好的,比如TMT板塊、手游、互聯網金融、職能穿戴這些個4G,這些科技的分支還是一路上去的,但是大部分還是小過山車,所以你要把三大類分清楚了。
所以不必刻意的去劃定它到底是主板當中的股票還是創業板、中小板當中的股票,而是從這個行業的角度去考慮,未來這個行業是不是有成長的空間。
趙力行:手游小板里面就是中青寶、華誼兄弟、北緯科技、掌趣科技、天舟文化,也有人民網、浙報傳媒那都是手游的,比如互聯網金融這邊有上海鋼聯,前些日子特火,那是互聯網金融的典型代表。這兩天內蒙君正、金正股份還有前期的互聯網大智慧,它也是互聯網金融,所以說同一個板塊它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當然確實新興戰略產業主要集中在創業板、中小板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