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樓市“風向標”,經過房價連續24個月的下跌之后,溫州房價普遍跌了近30%,眾多高端樓盤房價腰斬,受此影響,部分購房者停止支付按揭貸款“棄房”而逃,昔日溫州“炒房團”有變為“棄房團”的苗頭。權威部門調查顯示,目前溫州“棄房”現象只有不到600例,當前銀行信貸風險總體可控,但在溫州企業普遍深陷經營困難、房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樓市泡沫破滅有可能引爆銀行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近600套房屋成“棄房”
據溫州市銀監分局對轄內銀行的調查統計,截至7月末,全市各類“棄房”共發生595例,其中,按揭貸款不良余額為41277萬元,出現“棄房”的為15例;因經營困難以償還貸款,而對抵押房產“棄房”的有580戶。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實地走訪溫州十多個“明星”樓盤了解到,三四年前曾經創出五六萬每平方米的樓盤如今價格遭遇“攔腰斬”。記者獲悉,溫州市甌海區的明星樓盤“中梁香緹公館”曾被炒到每平方米5萬多元,如今跌回到了每平方米2 .5萬元,600多套住房雖已全部賣出,但只有40多戶入住,還有的房屋都被掛在房屋中介等待出售。
與此相對,在今年8月初溫州限購政策微調后(從比一般城市嚴厲調回與其他城市相同),一些低開的新樓盤出現熱賣。溫州市住建部門表示,當地并未出現大面積房價腰斬現象。“那些所謂腰斬的房子,原本就背離實際價值,數量非常有限,不能代表溫州樓市真實情況。”大多數樓盤只是降價到合理區間,部分定價合理的樓盤銷售情況有所回升。
一家國有銀行溫州分行個人金融部負責人表示,目前溫州所有的住房按揭貸款出現3例“棄房”情況,但拍賣產值都能覆蓋貸款額,銀行沒有損失。因抵押貸款無法償還而出現房屋被處置的大概有100多例。
溫州哥倫布房地產營銷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政說,他代理的二手房樓盤都曾有個別“棄房”進入拍賣程序。“房價大幅下降,拿到房子也抵不過給銀行的按揭,一算賬,就有人就索性‘棄房’。”劉政說,道理上是這樣,但實際上如果“棄房”,將損失掉首付款以及每月還給銀行的資金,更重要的是個人信譽會受到影響,所以這樣的情況并不常見。
據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統計,今年1月至8月,溫州全市法院委托拍賣的財產共1244件。在這些委托拍賣的財產中,約80%為房產,“其中有斷供房,也有很多因為其他糾紛引發的房屋產權拍賣。”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處處長張琛表示,近兩年房屋產權拍賣與其他財產處置一樣,都處在高點。
一些銀行人士指出,抵押物處置有很多程序,費時較長,目前有不少已經出現違約的抵押房屋正在走程序,還沒有進入到最后的拍賣程序。后續房屋拍賣數量可能還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