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消息,歷經6個月上線財務系統信息化;創造6萬元搞定分銷系統的奇跡;在集團引進并推動了條形碼對成品物料的管理;實現銷售、采購、生產、物流等系統的數據共享,并實現了生產關系系統;完成了整個公司的“甩圖紙”工程;搭建了穩定、高速、具有容災功能的數據中心;MRP系統實現從訂單到生產,最后到物流的全過程系統監控跟蹤;搭建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平臺,建設了太陽能行業第一家呼叫中心……
可以說,皇明太陽能的信息化推進表,就是其CIO袁久忠的履歷表。在皇明太陽能12年,袁久忠實現了從網絡維護人員到CIO的轉型,亦見證了皇明太陽能從業務到管理的變革。而在筆者看來,這一切卻是水到渠成。
要做,并想辦法做好
從網絡維護人員到CIO,回顧在皇明太陽能12年來的職業發展,袁久忠表示,個人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并沒有刻意去思考,更多的是來自企業的要求,需要你去做這樣的事情。就是很簡單地“要做,并想辦法做好”。而這個過程中,提煉IT價值,讓信息化融入企業,融入企業的各個部門的核心領域,是他一直在思考和在推進的事情。
在袁久忠看來,在信息化推進過程中,技術已經不再是個問題,最重要是獲得一把手的支持,以及讓IT融入企業,提煉IT價值服務于各個部門。“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讓領導順理成章地成為協同OA的用戶。但你同時會發現一把手在挖掘系統功能和價值上比IT部門和業務部門更細致、更深入。所以在一把手那里,沒有會不會用的問題,而是他有沒有要用的意愿。因此,對CIO來講,具備有高層溝通的能力,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還要讓各個業務部門愿意使用我們的服務,并且對我們的服務滿意,真心去幫他提高效率、提高管理顆粒度,IT要有一個服務的心態和對自己更高的要求,有提煉和融入的意識。”
從業務入手推動OA落地
據袁久忠介紹,皇明太陽能推動協同OA項目的路徑頗為特殊。皇明在07年上線了國內知名大品牌下屬企業的OA軟件產品,最終由于流程上無法滿足需求最終放棄,而到08年,泛微協同OA上線的初期,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并不那么成熟,領導層對電子化審批的需求被壓抑,協同OA的流程化落地只停留在業務層,一把手的審批還需要打印出來進行審批;直到11年以后,伴隨著泛微OA平臺的升級和觸屏手機、3G網絡的成熟,才真正徹底實現了全面的流程E化。袁久忠笑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就是協同OA的春天。”
“傳統ISO沒有跳閘機制,可能做一件事情,有一個環節沒做好就到下一個環節去了,或者員工要審批一個事情,直接找大領導審批了,跳過了必要的“閘口”,通過OA這個平臺,皇明在無紙化辦公的基礎上實現了ISO E化,一切的工作有了規范動作,把不合規的捷徑堵上了,同時也做到工作留痕、追溯,內部的責權體系更加規范了”——皇明太陽能CIO袁久忠這樣解讀OA的價值。
伴隨著跳閘機制的落地,OA系統的留痕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并被皇明太陽能應用于日清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袁久忠說,制造業人員流動性相對較高,尤其是皇明的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5、26歲,80、90后員工在生活工作觀念比較靈活,再加上外面的機會很多、誘惑很多,人員流動性帶來的知識傳承的問題需要通過留痕的方式來解決。目前,在協同OA系統平臺上,員工今天做了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明天準備做什么,都是被清晰呈現的,而且以此為基礎,皇明太陽能還實現了可量化的績效考核。
孤島要連成一片
參與皇明太陽能信息化工作12年,袁久忠對太陽能行業的信息化發展洞察頗深。他說,國內整個太陽能產業來看,北方的信息化要相對起步較晚,有的甚至還停留在硬件建設上,軟件系統的實施應用更是參差不齊。他坦言,皇明現在的信息化,該有的模塊都有了,接下來就是主數據統一、數據交換、統一平臺,而第一步要做的,把以前孤立的分散的系統進行重構,從單一工廠、單一模式向多工廠集中管控轉型。最終, “孤島要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