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朋友問我關于樓市的話題,A君問:房子還會降嗎?B君問:是抄底的時候了嗎?這問題絕對是諾貝爾級別,暈。
據媒體報道,剛剛過去的五一期間,全國樓市成交普遍遭遇寒流,北京成交更是驟降八成。一位地產公司策劃總監近日在網上向我抱怨說:“什么法兒都使了,就是賣不出去房子。”從字里行間能想到他的無奈。但也沒辦法,現在賣房子就如把冰賣給愛斯基摩人,把棉衣賣給牙買加人,難。
自從2008年之后,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樓市從來沒有引起如此的關注,政府、銀行、媒體、開發商、買房的、賣房的,有關的無關的,有N多人,引來各路專家紛紛猜測,拯救樓市大片,都快拍成懸疑大片了。
不管怎樣,樓市的“躁動期”已經來臨。近日,一位資深媒體人在微信朋友圈稱:開發商焦慮,買房人焦慮,政府也焦慮,這TM是什么行業啊。
4月底,南寧市打響了“救市第一槍”。限購松綁一下子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對救市的解讀也有很大分歧。買賣雙方還存在重大認識的差別,很多人還在疑問,樓市是否真的需要救?
救不救,已不是問題,該不該救,如何來救,也沒有討論的價值。不過人們依然期望救市政策可以惠利于購房者,而開發商則更希望救市組合拳,可以擊碎樓市上的枷鎖,打通觀望的任督二脈。
關于救市,專家解讀說:救樓市就等于救中國經濟,救樓市就等于救國貨,對此開發商可以造句,無限聯想,救樓市就等于救GDP、救樓市就等于救建材業……專家給出了N多理由,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2008年經濟危機時的爭論。
救市之前,救市成為開發商們最大的愿望,盼啊盼,等啊等,等到花兒都謝了,購房者也在盼市場底部何時能夠形成。塵埃落定以后,開發商在想,是不是可以再撐一下,等市場回暖,于是開發商在苦苦地撐,購房者擔心的是,房價是不是到底了,是不是我現在要買房了?于是購房者還在癡癡地等。
到底還是房價的問題,怎么看?
有個腦筋急轉彎,問:怎么樣能不用任何工具把一把尺子變短?答:用一把更長的尺和它比較。如果用它來解釋今天的房價,就是說在我們的錢包當中,有一個是心理錢包,房價也是個心理價格,時常有購房者打電話到售樓部:你們降了嗎?沒有,萬科都降價了,你們怎么不降。(雖然萬科自己并不承認降價,只是受政府的指示低于預期入市。)
當前購房者有兩種心理:一種是盼望房價還有下降空間,繼續等待。另一種想法是也許到了該出手的時候了。
在“抄底”這個詞被越來越頻繁使用的今天,“抄底”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還是蠱惑人心的騙局?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抱著“抄底”的心態購房。但是就像股市一樣,多數人不可能在最低位買入。所以抄底要看準,千萬別抄到半山腰。
對于清醒的人,認為短期內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樓市的下行趨勢,抄底時機遠未成熟。
對于救市引發的種種爭議,還在持續,已分為兩大對立陣營,對大部分開發商來說,最想說的話是:求求你,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我已在井里了,你就別往里扔石頭了。
當然,也有個別開發商不著急。“房價還沒怎么跌,地方政府比我們還著急。”一位開發商直言,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慣性很難改,只要明白這一點,就知道政府肯定會出手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