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拍照不易簽到更不易,且上且珍惜
“沒逃過課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大學。”這句流行于網絡的戲言,從側面反映了大學逃課的現狀,但是“魔”再怎么高,也有被“道”降服的一刻。
“上課前,班長跑到教室前面給全班拍照,發給輔導員 數臉 。下課前,再拍一張,防止你中途跑了。”“除了拍照數臉,還要用手機登陸PU平臺,讓學習委員掃描每個人的二維碼。”“拍照就拍吧,不露臉還得重新拍,索性對著鏡頭傻笑”……
一提到輔導員實行的最新點名模式,南財大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12級的同學們“心里都是苦”,“又是拍照又是簽到,有時還要點名,學渣一下子沒有活路了。”而真正讓小伙伴們“挫敗”的并不是這高強度的變相點名模式,而是“成功逃跑率”太低。“才上課幾分鐘,輔導員就知道誰沒有來上課誰沒有簽到,在班級群里進行 傳詔 ,簡直神了。”
“班長拍照的手機像素也沒多高啊,到底怎么看得清楚臉的?”“那么多人掃描二維碼,他怎么知道誰沒掃誰沒來?”一位吉姓同學向記者吐露了這一困擾了很久的困惑。
輔導員:數臉靠“腦補”,網絡后臺是“火眼金睛”
記者找到了這一點名模式的發明者——南財大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12級輔導員周進進。他說,拍的照片有時確實看不清楚,但是根據同學的大概輪廓,“腦補”一下還是有可能。“網絡簽到是利用團省委推出的江蘇省大學生實踐成長服務平臺,也就是PU平臺。只要點擊了平臺上面的 參加活動 ,在后臺就可以看見這個同學有沒有簽到,一目了然。”周進進老師解釋,小班上課采取拍照點名,大班尤其是跨院上課使用“PU簽到”,兩者相互補充,更加方便有效。
面對同學們的“吐槽聲”,周老師表示“很無奈”。“不管是拍照還是簽到,其實都只是手段,目的是培養他們去上課的意識。”周老師坦言,一些新生進來時都很優秀,求知欲很強,但是到大學一下子就放松了,沒有制度約束之后缺課就慢慢多了起來。
不同聲音:點名不僅要留住人,更要留住心
“靠點名留住學生的老師不是好老師。”這句話除了被學生“奉為真理”,也得到了越來越多老師的認同。
面對如此點名模式,南京財經大學一位汪姓老師表示,“點名是手段,并且不是好手段。它只能保證出勤率,但不能保證學生的上課效率。”盡管汪老師承認點名確實能夠提高學生的到課率,但他認為,如果人在心不在,就失去了點名的意義。
汪老師說,從點名式的“要我學”到學生自己真正做到“我要學”,需要營造公平公正的就業大環境,在“學得好不如生得好”、就業靠“拼爹”的導向下,大學生中就難免產生新的“讀書無用論”。
南財大食工學院黨委副書記黃輝則表示,學生出勤率高不高,任課老師和學生工作者都需要反思。
黃輝認為,課堂知識和社會需求脫軌是“癥結”。“如果課堂知識與學生擇業、就業的聯系不大,同學們就很難避免 去了也不聽,聽了也沒用 的心態。”黃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