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光伏產業狂飆突進的大背景下,如何盡快將現有光伏發電的成本繼續降低以實現未來的1元電價?
在太陽能發電的整個鏈條中,從多晶硅提純,到鑄錠切片,到形成硅片和電池,整個過程有20多個工藝,各個環節降低成本的努力從未顯得如此迫切。
如今,太陽能發電的中間環節鑄錠爐的“國產軍”就正試圖以“成本優勢”來奪回以往被外資企業壟斷的市場。
“當鑄錠爐價格從500萬降到300萬元時,等于生產企業在設備上的折舊費用每年少了20萬元,加上技術改進,產能提高導致的人工費用、管理費用減少等,按照目前太陽能電池組件成本約每瓦15元計算,等于在設備這塊,太陽能發電每瓦成本可以減少5~6分,相當于節省成本千分之三。”在長城證券新能源分析師周濤看來,目前多晶硅鑄錠爐利潤豐富,必然帶來更多的競爭者,而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正在給具有成本優勢的國內設備生產商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國產軍異軍突起
6月27日,位于浙江紹興民營企業出身的精功科技,即使周末也沒停歇,耗資3000萬元的多晶硅鑄錠爐生產廠房正在建設中,而另外一項耗資上億元的工程:多晶硅鑄錠爐百臺生產線也即將完工。盡管其定向增發方案,因遲遲未獲證監會的審批而于今年6月1日終止,在2008年年報虧損的情況下,精功科技也不惜籌借資金擴建多晶硅設備生產線。
在精功科技低調擴張多晶硅鑄錠爐的時候,它的對手也沒閑著。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二所的李永生,從今年開始,加大了向各地的多晶硅生產企業介紹他們的450機型多晶硅鑄錠爐的力度。他走訪推薦的企業已經包括無錫尚德、內蒙古晟納吉、山東晟朗等10多家企業。
除了李永生所在的第二所,做設備出身的中科院48所(以下簡稱48所)同樣在進軍多晶硅設備業。48所王俊朝副所長告訴編輯,450機型和240機型的多晶硅鑄錠爐他們所都已經研發成功,目前正在國內銷售。
在巨大的市場機會目前,生產多晶硅的設備企業正浮出水面。如原本以生產單晶硅設備出身的北京京運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運通)、西安理工晶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儀世紀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儀)、常州華盛天龍機械有限公司等公司已經在多晶硅市場火爆時,迅速從單晶硅設備制造轉向屬于光伏產業的多晶硅設備。不過已經真正實現市場銷售的,目前已知的僅有精功科技,京運通,48所和京儀。
2007年,多晶硅的暴利催生了無數多晶硅生產企業,也正是當年,國內首臺多晶硅鑄錠爐由精功科技產出。“當時一臺售價為380萬元的鑄錠爐子毛利率高達40%以上。即使在2008年多晶硅暴跌之下,一臺爐子的利潤也高達30%。”精功科技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高層告訴編輯。
如今精功科技們擔心的是,在利潤的驅使之下,多晶硅設備業是否會像多晶硅生產一樣,“從少數人吃螃蟹變成了大路貨,競爭慘烈”。
競爭模式改變
據編輯了解,在目前國際多晶硅鑄錠爐市場上,市場份額占有率最高的為美國GT公司和德國ALD公司。
“國內的多晶硅鑄錠爐市場此前一直被美國GT公司壟斷,如今國內市場已經逐漸被‘國產軍’給打破。目前國內的多晶硅鑄錠爐是在民間私營企業力量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這跟早期的多晶硅生產行業一樣,都是依靠民間資本的力量推動行業發展的。”海通證券[18.053.38%]設備分析師葉志剛表示。
“國產的多晶硅鑄錠爐240機型大約在200多萬一臺,450或500機型價格約在300多萬至400萬元。而GT450機型賣價約在400萬~500萬元/臺,價格便宜是國產多晶硅鑄錠爐的一大優勢。”精功科技的前述高層告訴編輯。
而誕生僅兩年的國產多晶硅鑄錠爐,其市場競爭模式也正在發生變化。
2008年,賽維LDK為了搶占多晶硅鑄錠爐的市場先機,提高產能效率,與京運通簽訂了合作研發協議。“京運通與LDK合作的660機型已經投入使用,現在首期投入生產的有百來臺,這將使LDK的多晶硅產能效率提高40%左右。”京運通銷售處的李長偉告訴編輯。據市場人士透露,京運通在660機型爐子研發成功后,必須供LDK獨家使用三年,方可投入市場量產。
而這種利用科研機構研發設備,并供企業獨家使用的模式正在被市場廣泛采用。
技術尚待時間檢驗
“現在GT的爐子,我們也很少能滿意,一般都是通過自己的技術人員改裝后再投入使用,從240機型到目前使用的450機型,基本都是這樣。”天威英利首席戰略官助理李梅告訴編輯,多晶硅鑄錠爐強調穩定性,在這方面,國產的爐子尚需一段時間的市場考驗。
“如今的240機型,各方面的技術國內都已經很成熟了,但450機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有價格上的優勢,國產機型未來占據國內主要市場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王俊朝說。
但編輯在采訪過程中也發現,目前生產多晶硅鑄錠爐的大部分關鍵零配件都需要進口。如精功科技多晶硅鑄錠爐生產中,進口零配件就高達30%,“雖然進口的這些零配件大都是通用零件,但在進口時還是會遭遇到國外對手的打壓,他們有時候會要求國外核心部件零配件的供應商對中國企業的供貨進行限制等。”一位負責鑄錠爐產品研發的研究所總經理抱怨說。
據了解,成立才15年的GT公司就是依托中國市場發展起來的。2008年GT在國內銷售的多晶硅鑄錠爐約為800臺。在2008年國產240型占領國內市場以前,GT的240機型售價在500萬元/臺左右,目前其主力機型450型的價格在60多萬美元(約400萬~500萬元人民幣)一臺,如此下來,僅GT一家公司每年在國內的銷量約在25億元以上。
“這個市場是很大的,即使在目前多晶硅市場不好的時候,多晶硅設備行業利潤依然不錯,”王俊朝很樂觀的表示,“光伏產業發展的大方向不會錯,所以大家現在抓緊擴建設備的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