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歷時十年的中俄天然氣談判終于達成協議,但預估氣價或與歐洲價格水平相近,整體上會對中國天然氣成本進行拉高。
中俄雙方21日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
備受關注的價格問題并未公布,不過市場預估氣價或與歐洲價格水平相近,不如中亞氣劃算,整體上會對中國天然氣成本進行拉高。
報道援引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觀點稱,此次管線貫通有利于東北地區油改氣、煤改氣等進程的推進。在管道設備企業和燃氣公司受益的同時,中石油掌握氣源比例也將會進一步提高。
“預計雙方協議的管道氣價格在1.9-2.4元/立方米附近,跟全國的民用氣價格領域相比,價格存在倒掛現象,整體上會對中國天然氣成本進行拉高。”王曉坤表示。
不過報道同時采訪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他指出,隨著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推進,中國天然氣的價格肯定會有所上漲,與進口氣價的聯動也會更順暢,等到2018年真正供氣時,國內氣價不一定會低于進口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