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福建以全省名義宣布解除樓市限購后,云南昆明11日發布:“從今日起,居民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的,在辦理簽約、網簽以及房屋權屬登記時,不再要求提供居民家庭住房情況查詢證明。”這意味著,繼長沙、佛山、鄭州等30多個城市后,昆明也跟執行了兩年多的房產限購政策“說拜拜”了。
6月下旬,當呼和浩特市宣布解除樓市限購政策時,曾有專家預計:“年內將有30個城市解除限購。”沒想到,到目前為止,宣布解除限購令的城市數量就已突破了“30”大關。
限購解除了,房價怎么走?有關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沒有銀行對剛需購房有力的信貸支持,或者房價出現明顯下降,那么將很難刺激和拉動購房需求,限購政策的解除,可能仍然難以阻止樓市下行。
進展:超30城樓市解禁
從表面來看,點燃樓市“解除限購”這把火的當屬呼和浩特。6月26日,呼和浩特正式取消限購,以“合理順應市場需求”。
以相同名義解除限購的城市不在少數。7月10日,濟南市傳出限購放松的消息。此后,沈陽、天津、海口、杭州、寧波、溫州、鄭州、蘭州、成都等地陸續傳出已低調實行限購放松的消息。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不完全統計,限購松動及部分取消的城市目前已超30個,國內東、中、西部均有分布,以地方二、三、四線城市為主,省會級的區域核心城市也多有涉及。在這一串城市名稱背后,還有一些小細節耐人尋味。6月26日呼和浩特宣布取消限購之后,一些地方城市官員趕赴呼市,向當地政府部門“取經”。
在呼市一家房企干了5年銷售的李經理介紹,2012年之前,呼市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支撐了樓市購買力,房價出現快速上漲態勢。然而,2012年以來隨著能源及相關產業的消退,房地產購買力迅速下降,之前的投資客開始拋售樓盤,同時,在限購環境下沒有及時調整的開發商仍發力推盤,使得樓市供應量逆市達到高峰期,加劇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調查:信貸“糧草”未動
“兵馬先行,糧草未動。”記者日前在呼市樓市采訪期間發現,針對限購政策放開,銀行方面基本還沒有配套政策。位于房產交易大廳一層的興業銀行個貸經理表示,不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如今在呼市買房不再需提供套數,但在辦理商業貸款時,銀行方面還要審核其貸款次數。“比如您以前在其他城市有過一次貸款記錄,即使在呼市首次購房,再申請商貸時一樣會被認定為購買‘第二套房’,最多只能按照40%的房款比例放貸,利率相應上浮。”她解釋說。
實際上,不僅是呼市,近期在國內多個城市紛紛宣布解除樓市限購后,為樓市提供“財源”的銀行方面一直比較謹慎。
“從目前多個城市的成交變化情況分析,在限購政策被解除后,依然難以阻止樓市下行。”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對記者說,今年4月以來,央行、銀監會多次“喊話”,要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加大對首次自住型購房人群的貸款支持力度,但是,商業銀行實質性的利率優惠至今沒有出現,對剛需置業人群的購買支持力度不足、貸款成本偏高,在房價依然偏高的現階段,購房人已經對房價的繼續回落以及可能出現的利率優惠產生了很強烈的心理預期。此時,如果沒有銀行利率方面的實際支持,或者房價不能出現更大幅度的實質性回落,即使多地繼續放松樓市限購,也難以在短期內刺激市場需求入市、拉動市場回暖。
前景:一線城市嚴守限購
當前,二、三線城市紛紛放松限購政策。隨著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和樓市交易量的下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是否會放松限購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關于“北京將放開140平方米以上住宅限購”的傳聞更是在市場中引起不小波瀾。日前,有關部門負責人公開回應稱,放開140平方米以上住宅限購的傳聞屬市場謠言。就北京市場而言,短期內取消限購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北京仍嚴格執行住房限購政策。對于千萬級人口的特大城市而言,由于資源承載能力有限,控制城市規模仍是北京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一項重要任務。
幾乎同時,上海、深圳關于調整或取消限購政策的傳聞也陸續被有關方面辟謠,而成交持續低迷是一線城市被傳放松限購的重要原因。來自市住建委的統計顯示,7月份北京市二手房住宅網簽量為8059套,同比下降22.6%。業內人士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8000套左右的月網簽量仍處低位。
不過,上述人士也表示,隨著市場發展和人口變化,為更好地滿足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原來的一些制度細節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很多業內人士目前最為關注的動向是,日前北京住建委會同地稅部門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分項目業主、相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各方代表,對普通住宅標準進行了多次討論。這一標準一旦得以適度調整,很可能會降低部分購房家庭的稅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