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已經過去的十年每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必提房地產相比,這次“只字未提”的確很不尋常。是忘了還是疏忽了?是故意不提還是根本就不想提?總而言之,這次是沒提。
其實,沒提就對了。
只字未提房地產,就證明中央政府不想再跟房地產較勁了。原來總是提,嘮嘮叨叨、喋喋不休,就連每年的全國兩會閉幕后的記者會,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也總是把房地產市場掛在嘴邊,那句“一定要讓房價回到合理價位”讓人記憶深刻。但是事與愿違,政府越是提,房價越是漲,房價越是漲,政府越是提,越漲越提,越提越漲,調控層層加碼,房價節節高升,從2003年到2012年,政府跟房價較勁較了10年,結果是房價完勝。
縱觀那10年,可以得出結論,房價調控與不調控,其實對房地產市場影響不大。不調控房價會漲,調控房價也會漲,因為市場需求擺在那里。而調控反而證明了營銷學上“饑餓式銷售”的合理性,刺激了老百姓的購房欲望。房價在那10年漲得那么兇,跟一波緊似一波的調控有很大關系。住房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當政府在供給上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時,就進行超前的所謂房改,把住房問題匆匆拋給市場,那市場必然會亂。
只字未提房地產,還證明這一屆中央政府對房地產有了清醒的認識。房地產的屬性與其他產業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經濟與民生的結合體,房價的漲落與民生息息相關。但是,房地產又是一個基本市場化的產業,由于房改的倉促進行,使城市居民住房問題成為夾生飯,熬年頭等著分房沒希望了。城鎮化進程讓大城市人口急劇擴張,城市的房價迅速上漲成為必然。在推進市場化與解決居民需求兩者之間,政府要做的,不是壓制需求,更不是打壓價格,而是把它完全交給市場,讓市場選擇價格。社會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無論怎樣的社會制度,都沒有完全的平等,政府不可能給每一個進城的人配發一套樓房,也不可能讓每一個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松買到一大套住房。只有通過勤奮勞動獲取合法的勞動報酬,過上幸福生活包括擁有自己的住房,這才是中國夢的最真實版本。
這里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在2013年5月,筆者曾經撰寫評論《樓市,最好的調控是不調控》,文章針對新一屆政府對樓市的態度寫道:“我們必須看到,決策層對樓市的處理方式和手段已經有所變化,而且正在以比較巧妙的方式向社會傳遞或者說透露其變化,通過媒體滲透和影響,逐步推出新思維主導下產生的新政策,最后達到穩定樓市的目的。”從那時到現在,過去了一年半時間,解析這次中央經濟會議公報對樓市的取舍,印證了“樓市,最好的調控是不調控”這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