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30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12月29日上午,由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作報告,總結了2014年財政工作,并對2015年工作進行部署。
此次財政工作會議專門對“財政新常態”進行了闡述,指出未來幾年我國財政收入將由高速增長轉向中低速增長,財政支出會呈剛性增長,財政管理要求更規范科學。
樓繼偉表示,2015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適當加大力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表現在增加赤字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力度和減稅清費。
參與財政工作會議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明年財政赤字率恐怕不會達到很多市場人士預測的2.5%;以營改增為重點的減稅會擴圍到全行業;清理取消部分行政性事業收費仍會繼續;針對小微企業的稅費減免可能會繼續出臺;政府投資主要投向交通、水利、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
據財政部網站顯示,2015年的財稅改革任務,主要包括擴大預決算公開范圍,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優化轉移支付;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等;加快推進營改增、消費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等稅制改革。
雖上述稅制改革并未提到房地產稅,但據接近全國人大的財稅法學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由財政部配合人大起草的房地產稅條例已經基本成型,2015年有望上會進入審議程序。
2015年財政政策更有力度
對于2014年財政宏觀調控,財政工作會議定調為“成效明顯”:支持擴大投資需求,保障重點項目資金投入,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繼續實施有利于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推動外貿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穩定增長;通過財政政策的精準調控優勢,較好地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
回顧2014年的積極財政政策,除了年初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赤字規模外,還有多次出臺清理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府性基金,針對小微企業的稅費減免,促進出口、鼓勵就業創業等稅費優惠政策,允許企業加速固定資產折舊,還有針對具體行業的產業基金等。
樓繼偉講話中表示,2015年財政工作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適當加大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快推動轉方式調結構,強化風險防控。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意味著赤字規模會在2014年基礎上加大,2015年營改增的全面擴圍,能帶來一定的減稅效應。由于財政收入形勢并不是太好,是否出臺其他減稅政策,還要看決策者意志;但針對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清理和減免,仍有很大空間。
曾有地方財政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地方財政收入增速下滑明顯的情況下,中央統一出臺的稅收減免政策,盡管從全國來看減稅規模并不大,但對一些基層市縣的財力受此影響很大。
上述參加財政工作會議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5年可能會繼續出臺針對小微企業的減稅政策,雖然可能對地方財政收入帶來一定影響,但也需要從全局的眼光來看,在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的當下,有必要給小微企業進一步松綁。
2014年,我國財政收支差額為1.35萬億,比2013年增加了1500億元,赤字率為2.1%左右。對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的“更有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在繼續遵循歐盟將赤字率控制在3%以內的標準。
從財政工作會議上釋放的消息來看,2015年的赤字率恐怕難以達到2.5%的規模。不過,最終赤字額度,仍有待明年全國“兩會”審議通過。
闡釋“財政新常態”
樓繼偉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對“財政新常態”也進行了闡述。
據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我國財政收入實現12.9萬億元,同比增長8.3%。今年預算安排是全年財政收入實現13.9萬億,同比增長8%。從2014年下半年財政收入增速有所回升的態勢來看,全年財政收入增長可能會在8.3%以上。
不過,即便是8.3%的增速,相比往年經濟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20%的態勢而言,增速已經放緩很多。
樓繼偉在講話中表示,財政收入由高速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要克服速度情結,實事求是地看待收入增速變化,防止竭澤而漁,堅決防止和糾正財政“空轉”行為,促進財政與經濟良性互動、健康發展;財政支出剛性增長,要科學界定財政作用邊界,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主動花錢買機制,創新投入方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確保政策可持續。
上述參加財政工作會議人士介紹,“財政新常態”主要就有三方面內容,收入中低速增長,支出剛性增長,對財政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另外,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定調,財政進入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發揮著基礎性和支柱性的作用。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伴隨經濟增速下行,部分省市由于經濟結構的原因,受經濟調整的影響明顯,地方財政收入下行壓力較大成了財政工作會議小組討論的焦點問題之一。
三大重點改革任務
隨著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通過,按照總體方案的部署,到2016年要基本完成預算改革、稅制改革、事權與支出責任調整這三大重點任務。
多位財稅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財稅總體方案通過,預算法通過,2014年預算改革已經全面鋪開,但關鍵還要看2015年的落實情況。例如預算改革中最核心的預算公開透明,如果地方落實不到位,就難以取得期待的改革效果。
按照樓繼偉的講話,2015年將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具體包括擴大預決算公開范圍,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優化轉移支付結構,積極盤活全國財政存量資金,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等。
稅收和非稅方面改革,包括加快推進營改增、消費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等稅制改革;加快制定非稅收入征收管理辦法。還有繼續做好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推廣運用PPP模式。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通過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公用事業等領域,對投資能起到一定支撐作用。2015年關鍵要抓好財政部在2014年推出的30個PPP示范項目,進一步摸索經驗、規范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