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9日,彭博社報道,5個月前,郝立偉(音譯)生活滋潤,他在房地產的一筆投資每年付給他36%的回報。不料,噩夢不久后降臨。
今年8月開始,他從房地產商那兒一分利息也沒拿到,連本金都收不回來了。
郝立偉的家鄉在河北邯鄲,是一個距離北京450公里的鋼鐵城市。由于鋼鐵需求下滑,價格大跌,邯鄲發展舉步維艱。這個城市去年前5個月的經濟增長跌至5.5%,遠低于2012年10.5%的增速。
40歲的郝立偉現在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他說“天都塌下來了,我甚至想到過自我了結。一切就像一場夢,醒來一場空。”
郝立偉只是中國經濟轉型下的犧牲品之一。中國多年來增長靠舉債投資驅動,已經被拿來和日本“消失的十年”相提并論了了。隨著中國向消費和創新型增長轉型,邯鄲這種嚴重依賴鋼鐵行業的城市必會體會到切膚之痛。
紐約獨立研究機構JL Warren Capital LLC創始人李君蘅稱,歷史上不斷上演鋼鐵城市的由盛轉衰,比如美國匹茲堡以及、法國、比利時等國家的鋼鐵大城。”
非法集資沖擊波
進入9月,邯鄲的災難升級。新華社報道,由于房地產行業無法對非法集資支付利息引發公眾恐慌,當地政府向13家房地產開發商派駐工作組控制風險。據報道,邯鄲32家住宅建筑商非法集資金額達93億元,警方逮捕94名涉案人員。
上周,吳仁(音譯)起了個大早去市中心一家房地產開發工地討錢。冬季的早晨寒風凜冽,邯鄲的空氣骯臟,污染程度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14倍。但他仍然對討回辛苦錢抱有一線希望。吳仁今年40多歲了,向Century in Gold開發商投了50萬元,年回報率超過18%。這家開發商8月跑路了。
中國擺脫投資導向型增長模式影響深刻,從鐵礦石到煤炭等一切市場都進入熊市。去年,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鋼筋合約減少了25%。
大宗商品周期性衰退
去年,高盛等國際大行稱,在中國需求刺激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十年之后,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即將結束。
據經濟學家預測,將于周二公布的數據可能顯示,中國2014年全年GDP增長未能達到7.5%的目標。這個全球最大的鋼鐵、金屬以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去年的經濟增速可能放緩至1990年以來最低。
經典產能過剩故事
瑞信駐香港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陶冬表示,這是中國產能過剩故事中的經典案例,由工業產能過剩開始,到地產產能過剩,再到政府主導的基建產能過剩。
在街道的一角,趙克金(音譯)坐在被關閉的陽光海岸項目辦公室的水泥臺階上。辦公室前掛著白色條幅,手寫的“還我血汗錢”大字赫然在目。
這名55歲的水泥建筑包頭說,他給這個工程干了一年,至今還有1000萬欠款沒討回。“我得給工人開工資,”他在一個金屬桶里燒起了木柴取暖,“但毫無進展”。
不過,歷史上來看,以鋼鐵獨撐起來的城市要找到新的增長點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