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復旦大學教授在全國兩會上提案建議取消“五年規劃”被發改委以“制定五年規劃更易于把握經濟問題”回應后,今年上海市的實際做法彰顯了誠意。
26日報道稱,上海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上海市市長楊雄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只字未提GDP預期增長。
而實際上,上海市在此前就多次有意淡化GDP增長率目標的說法。去年底,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就曾提到,上海在五六年前就已經不再考核區縣的GDP指標。去年初,上海市長楊雄也曾表示,“我們不是太關心GDP ”,而是更關注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對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的影響,包括服務功能的提升、功能性機構的集聚等。
而早在去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就呈交了一份停止編制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的提案。他認為,我國的五年計劃是計劃經濟和高度中央集權的產物,已不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也不符合深化改革的需要。市場已成為經濟的決定因素,外向經濟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國際市場瞬息萬變,固守既定計劃 不利于經濟發展和調節,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不同產業、社會發展項目有不同的周期,大多不以五年為期,也不同步,不同地區更有差異。現行五年計劃與政府任期并不同步,難以落實或追究政府責任。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編制的自中央到地方的五年計劃實際執行的效果并不理想,某些指標連續多次未能實現,有的甚至根本實施,既未說明原因,更未追究責任。
政府編制五年規劃和制定GDP增長目標在本質上都是一種政府計劃,要實現這種政府計劃,就需要政府對資源擁有很強的控制力,比如發改委對其管理的國有資本的控制,否則這種計劃要么通過數字“注水”, 要么干涉市場適得其反,要么無法完成成為空談。
GDP的增長是結果,市場良好運作是手段。實現制定GDP增長目標的做法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上海取消GDP增長目標告訴我們,確定GDP 增長目標的做法或早或晚都將成為歷史,而上海在地區經濟的競爭中搶先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