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虧損超10億的有4家,超1億的有33家。下滑幅度超過1000%的有22家,超過500%的有33家,超過100%的有85家。
又是一年年報行情來臨。盡管牛市來了的呼聲不絕于耳,但對于那些業績預告報憂的公司似乎并不樂觀。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月20日,A股有1215家公司發布了2014年度業績預告,其中,預減和略減(以下統稱業績下滑)的公司共計233家,占比19.18%;首虧和續虧的公司共138家,占比11.36%。其中“變臉王”非國投新集莫屬,其2014年凈利潤巨虧19.69億元,同比下滑高達13302.05%。
另外,在371家業績報憂公司中,有17家公司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其中15家公司業績狀況趨于惡化。
138家公司虧損
從行業來看,371家業績報憂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化工、電氣設備3大行業,數量分別達53家、42家和26家。
愛建證券最近發布研報認為,2014年,經濟數據起伏不定,上半年的數據向好以及下半年的數據慘淡,都影響了機械行業的發展,時而擴張時而收縮,行業景氣度忽高忽低也成為不爭的事實。從市場表現來看,2014年工程機械、重型機械、機床等傳統領域的機械細分板塊均表現較差。
而對于化工行業,國信證券在其2015年投資策略指出,受宏觀經濟拖累,化工正在經歷最困難的時刻,2014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下滑 9.84%和6.70%,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低。“衣食住行”——房地產、汽車、家電、紡織等也在艱難尋底之中,來自需求端的拉動乏力。而化工行業在2007年5月份和2011年下半年啟動的兩輪產能擴張周期積累的過剩產能于2013年開始陸續釋放,化工固定資產投資雖放緩,但行業仍在艱難地去產能之中。化工行業景氣周期向上缺乏動力。
在233家凈利潤下滑的公司中,預告凈利潤下降幅度高達100%共12家,分別是宏磊股份、中捷資源、天潤控股、仁智油服、山東礦機、西部材料、鑫龍電器、粵宏遠A、泰爾重工、日海通訊、萊寶高科、貝因美;凈利潤下降幅度在50%-100%之間的有98家,其中大湖股份、愛施德、世榮兆業、雪人股份、中達股份5家公司下降幅度超過90%;凈利潤下降幅度在0-50%之間的有123家,包括亞瑪頓、荃銀高科、佳電股份等公司。
在138家預計凈利潤虧損的公司中,有39家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包括6家ST公司:*ST國創、*ST國恒、*ST成城、*ST銳電、*ST霞客、*ST二重。有4家公司虧損金額超過10億元,分別為國投新集、華錦股份、韶鋼松山、蘇寧云商。預告凈利潤虧損高達10000%的共有國投新集、*ST新都、東方鉭業和廣濟藥業4家公司。
以國投新集為例,根據最新發布的業績快報,公司201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5.62億元,同比下降僅16.00%,但凈利潤從2013年的1491.44萬元猛降至-19.69億元,同比下滑13302.05%,無論是凈利潤虧損的絕對數額還是下滑程度,都高居138家虧損公司之首。
國投新集解釋稱,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受國家經濟增速放緩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煤炭需求減少,煤炭市場價格持續下滑,導致銷售收入大幅減少;另外,受礦井地質條件復雜、生產接替安排導致搬遷增加等因素影響,本年度成本費用增加。
此外,預虧幅度在1000%到5000%之間的有18家,包括建峰化工、光正集團、氯堿化工、榮豐控股、深華新等。
15家公司業績持續惡化
據理財周報統計,截止到1月20日,有3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其中包括17家業績報憂的上市公司,分別為露天煤業、新和成、高樂股份、海思科、萬昌科技、奧普光電、紅宇新材、川大智勝、北緯通信、多氟多、*ST新都、安妮股份、圣萊達、金利科技、光正集團、華控賽格和申科股份。
這17家公司中除了露天煤業和紅宇新材的業績預告修正方向是向上的,其余公司業績持續下滑,可分為3類:業績下滑但依然盈利、由盈轉虧、虧損繼續擴大。
第一類是盡管業績下滑,但依然盈利的公司。其中,由業績增長轉為下降的有6家,包括由于行業和市場原因導致業績下滑的萬昌科技、新和成和奧普光電,其余3家公司北緯通信、海思科和多氟多,則是分別受重組失敗、未收到政府補貼以及訴訟帶來的營業外支出的影響。而川大智勝、高樂股份2家公司,其業績下降的幅度在不斷擴大,修正后預計2014年歸凈利潤增幅分別從-50%—0擴至-75%—-85%,從-30%—0擴至-40%—-10%。
第二類是由盈轉虧的公司,包括光正集團和金利科技。以光正集團為例,公司在2014年三季報中預計全年凈利潤為125萬元至200萬元,修正后為-7000萬元至-8000萬元。
公司解釋,一是受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及新疆特殊地域形勢影響,2014年四季度公司訂單、產量較以往年度大幅度降低,而公司訂單的合同毛利也普遍低于歷史同期,造成利潤大幅下降;二是公司壞賬準備較以往年度有所增加,致使利潤降低;三是2014年9月出售資產的收益無法在2014年體現。
第三類是虧損繼續擴大的公司,比如*ST新都、安妮股份和圣萊達。以*ST新都為例,公司2014年凈利潤從2014年三季報中預計虧損1.8億元—1.6億元,擴大至4.5億元—4億元。這主要是因為酒店行業不景氣,以及公司增加了對所涉訴訟計提預計負債。
*ST新都還提示風險稱,因公司存在違規為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事項,會計師已對公司2013年度財務報告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因此公司股票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如果 2014年度公司財務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將暫停上市交易。另外,2014年年度業績預告修正之后,公司截至2014年12月31日凈資產預計為-1.78億元至-1.28億元,根據有關規定,公司股票將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虧損擴大的企業中,還有連續兩年虧損的企業。比如華控賽格,公司2013年凈利潤已經虧損3720萬元,公司預計2014年凈利潤從虧損5000萬元—4400萬元,擴大至虧損1.1億元—1億元。換言之,公司戴上ST的帽子已是板上釘釘。
申科股份也是如此。其2013年凈利潤已經虧損2854.09萬元,預計2014年凈利潤從虧損2000萬-1500萬,擴大至虧損3500萬-4000萬。不過,與華控賽格命運迥異的是,申科股份于2014年6月發布海潤影視作價25億元借殼的重組方案,2014年12月下旬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公司由烏雞變鳳凰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