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近,跟“游戲”有關的幾則新聞火了。一條是“清華北大女學霸當游戲主播走紅”,另外兩條是“北大北師大紛紛開出游戲研究課程”“電子競技列入本科專業,打游戲也能科班出身?”。
最近,跟“游戲”有關的幾則新聞火了。一條是“清華北大女學霸當游戲主播走紅”,另外兩條是“北大北師大紛紛開出游戲研究課程”“電子競技列入本科專業,打游戲也能科班出身?”。
這些新聞著實有趣。世俗眼光中誤人子弟、玩物喪志的“游戲”,如今竟成為象牙塔內被正眼相待的研究對象,并且催生出游戲直播、電子競技等火爆的創業熱點,其中變化令人感到驚訝。
人們對游戲的觀念轉正,無疑得歸功于這些年來游戲產業的發展。從起步至今,中國游戲已發展成一個超級產業、文娛產業中最大的一個分支。2016年,中國游戲市場規模達到1655億元人民幣,中國成為全球第一游戲大國。
雖說類似“超級產業”“全球第一大國”,對中國來說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但中國游戲值得另眼相看。因為它不單市場擺在那、產值擺在那,海外成績單更是亮眼——2016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網絡游戲的海外市場銷售收入達72.3億美元,同比增長36.2%。
這樣的成績讓很多人嘖嘖稱奇。經過10幾年的發展,如今的游戲不僅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收入真金白銀最多的文化產業,更是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主力。有境外媒體就說過:“孔子與網游已成中國文化出口先鋒”。這種說法并不是夸大。游戲在走出去的步伐上,確實已超出許多人的想象。
由于游戲匯集了文學、影視、音樂等諸多文化形式的特點,幾乎任何藝術內容都可以在其中得到體現,這使得它具有橫跨多個文化領域、極為強大的文化承載能力。這種文化承載力一旦被釋放,就會產生連鎖反應。
以一直位列中國游戲出口第一名、并一度占到中國游戲出口40%的完美世界公司為例,目前其產品已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為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風格,他們的產品一直很受歡迎。如風靡海外的《完美世界》,即取材于中國典籍《山海經》,《誅仙》取材于同名網絡小說,而《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則取材于中國武俠經典小說。有人注意到,當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游戲在韓國熱賣時,金庸的書在韓國銷售額增加了10%。這種“以一帶他”的文化傳播方式,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矩陣中并不多見。
中國不缺故事,但用什么樣的語言講述能讓世界更好地接受、理解與喜愛,向來是文化走出去的難題。縱觀“走出去”取得不錯成績的中國游戲企業,經驗無非還是遵循國際慣例、尊重版權、尊重本土文化等等。如完美世界把《誅仙》推向日本市場時,將女主人公名字從“陸雪琪”改為日本玩家認為最具美感的“白麗”;在出口一款游戲到中東地區時,他們給其中女性角色戴上頭巾;在每款游戲出口前,他們會進行最專業的翻譯和核校,務求語言“接地氣”。細致到位的本土化,自然使得其在海外接受度高。
此外,在走向海外的過程中,建立全球性的研發、發行和運營體系,以完美世界公司為代表的一些中國游戲企業也走在了前端。這意味著他們已經可以自主掌控海外市場,擁有較強大的全球協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具備從“走出去”到“引進再輸出”的改造升級空間——未來,他們不僅要將中國IP傳播到全世界,還要引進國外優秀的知名IP,將其融入中國文化,進行改造升級,然后再輸向全球。這真是令人興奮的前景。來源:動漫界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