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宏觀數據將在未來幾天(6月8日到10日)陸續公布。此前公布的5月份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超預期回升反映經濟信心的增強,但分項指數中有半數仍處在榮枯線下方,尤其就業指數已經連續一年在低位徘徊,都暗示著經濟增長仍面臨相當的不確定性。
未來中國經濟弱復蘇的勢頭是否會延續?又該關注哪些政策變化?國泰君安證券宏觀分析師汪進近日做客財苑,就這些問題與投資者交流。
自2012年四季度以來,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一直在低位波動,而在外部經濟體掀起降息大潮的背景下,未來的貨幣政策怎樣?汪進認為,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速仍在政府的預測范圍以內,貨幣政策將以穩定為主,降息預期有所增加,但年內降息的概率不高。
汪進認為,下半年總量政策方面政府可操作的空間不大。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未來政策的重點,以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提升企業信心。就投資者所關心的城鎮化話題,他認為,城鎮化的推進仍會推動城市公共基礎建設,軌道、環保、水電等行業投資增長仍能持續。城鎮化的持續推進有助于改變居民消費習慣,醫療、服裝、保險等領域有增長空間。
對于將要公布的經濟數據,汪進認為5月CPI將由2.6%下調至2.4%,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由-2.4%下調至-2.7%。汪進表示,蔬菜價格大幅回落是下調CPI預期的主要原因;CPI低增長也表明今年通脹壓力下降,政策維持寬松的預期增強。PPI走弱則是受中上游產能過剩拖累,表明經濟轉型對價格的影響超出預期。展望未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中樞下降至7.5%附近,通脹將維持較為溫和的水平。
對于經濟復蘇,汪進認為沒有必要過度悲觀,預計后期經濟仍將平穩增長,弱復蘇趨勢延續。目前經濟結構調整使得經濟增長依然偏弱,但貨幣政策維持穩定、同時需求的穩定增長均為經濟的穩定提供支撐,預測5月工業增速為9.5%,比4月的9.3%略有回升。
總體上,中國經濟仍將平穩增長,下半年維持復蘇勢頭。目前經濟仍處于結構轉型期間。從資金流向數據看,債券融資顯著流入的醫藥、商貿零售行業值得關注。從經濟結構上看,消費結構調整使得服務消費、網絡消費持續增長;出口的結構調整意味著機電和高新技術的提升空間不是在量上而是在質上,出口中不具備比較優勢的旅游、服務業則有提升和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