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周繼續有所盤升,滬指成功收復2300點,也使得“紅五月”成為現實。盤中各板塊有序輪動,熱點持續擴散,隨著滬市量能水平持續維持在相對的高位,場內做多動能較為充沛,股指短線仍有沖擊2350點上方的動力。
從上周盤面的表現來看,市場的運行風格一度有所切換,大中小市值品種熱點轉換的跡象較為明顯。一方面,從此前迭創新高的創業板指數的表現來看,上周初出現單日的大幅回落,雖然后半周略有反彈,但量能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萎縮,同時也未能重新收復此前的上升通道線,加上小級別周期的技術指標頂背離的跡象明顯,未來創業板依然存在較大的回調壓力,此外,豐厚的獲利盤的兌現以及近期產業資本的持續套現,也都無形中會加大創業板調整的要求,因此,市場對題材、概念板塊的炒作,可能會逐步告一段落。另一方面,在主板市場方面,金融、地產、汽車等板塊繼續維持相對的強勢,隨著需求端的緩慢復蘇,這些行業也更容易得到主流資金的青睞,這對于維系市場熱點起到積極的作用,加上農業、醫藥等抗周期的防御型板塊在上周也呈現出一定的補漲走勢,盤面熱點保持了相對豐富的狀態,也有利于整體市場繼續維持強勢。
綜合而言,結構型特征的持續凸顯,以及板塊個股走勢差異性不斷加大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宏觀調控持續推進“調結構”的目標,而在新的經濟結構形成的過程中,有望成為新的經濟拉動引擎的新興產業板塊、大消費類板塊的品種可能在未來會表現的更為強勢。
近期能夠明顯左右市場短線運行的因素并不多,但相關的經濟數據以及流動性方面的消息,還是對股指短線的運行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一方面,前期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雖然遜于預期,也使得市場有所擔憂經濟弱復蘇的過程會出現更多的反復,但周末官方出臺的PMI數據呈現一定的回升,有助于舒緩市場的擔憂預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PMI數據中各分項指數均好于季節性因素,尤其是新訂單指數的回升更是表明目前需求端仍處于持續復蘇的過程,未來經濟持續穩定運行的概率加大,對股指而言,也形成利好影響。當前增速較前幾年雖然有所放緩,但仍在管理層的可控范圍之內,同時也是為經濟結構的轉型留出更多的空間,即使退一步來說,未來經濟增速如果下滑速度過快,也不排除管理層出臺政策穩經濟的可能,因此,在多頭思維相對較強的情況下,也基本封殺了股指下跌的空間。
另一方面,流動性的層面來看,無論是QFII和RQFII審批閘門的開啟,還是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最新披露證券市場銀證轉賬連續四周凈流入,都意味著當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在IPO重啟時點尚未開啟之前,市場供氣關系仍能保持較為舒緩的狀態,這也為股指后市的上攻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從技術面來看,目前均線系統仍保持多頭排列的形態,加上MACD指標也在0軸上方持續擴散,都意味著股指強勢格局仍將延續。從滬指周K線的形態來看,本輪自1949點展開的反彈呈較為明顯的N字型結構,該結構與2010年7月2319點展開的反彈較為類似,而以滬指目前剛剛站上20周均線,并且周線收出“五連陽”的形態來看,后市仍有慣性沖高并逼近2400點高點的動力,因此,對后市仍不妨保持相對樂觀的判斷。
操作上,建議投資者近期可積極調整持倉結構,一方面重點關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板塊的逢低建倉機會,另一方面,在適當回避前期已經漲幅較大的題材概念板塊的同時,留意農業、醫藥、化工等補漲要求強烈的板塊以及中報業績預增的品種。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