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18日在日內瓦發布的《2012世界貿易報告》顯示,在2012年全球商品貿易排名中,中國出口位列第一,進口排第二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占據了全球貿易近一半的份額。
“世界貿易報告”是世貿組織發布的關于全球貿易的權威報告,主要對前一年的全球貿易進行統計,并對未來貿易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剛剛發布的這份報告顯示,過去30年中,國際貿易的增長遠遠超過了全球產量的增長,最為顯著的是發展中經濟體的崛起。中國在世界貿易出口中的份額,更是從1980年的1%上升到2011年的11%。
世貿組織經濟研究與統計部主任帕特里克羅在報告發布儀式上介紹說:“報告清楚地展現了這樣一種趨勢,即新興經濟體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下面是一項簡要的概括,1980年,發展中經濟體在世界貿易中所占份額只有三分之一,2011年則占到近一半。”
報告顯示,在2012年全球商品貿易額排名中,四個最大的出口國為中國、美國、德國、日本,進口國為美國、中國、德國、日本。其中,2012年中國商品貿易出口達到2萬多億美元。不過在商業服務貿易進出口統計中,中國的進口大于出口,美國則同時位列進出口第一位。
今年報告當中另一項引人關注的內容,是對2030年全球經濟及貿易發展趨勢所做的預測。帕特里克羅介紹說:“為了使我們的分析更具可信性,我們與智庫合作進行了一項模擬分析,現在我們把這項對2035年(注:應為2030年)的預測公諸于眾,這是一個勇敢的舉動。我們在分析中采用了兩項指標,即貿易和國內生產總值,將對象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我們得出了兩個重要結論,發展中國家的動力更多依賴于良好的環境,否則就難以發展。”
根據報告的預測,到2030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和世界貿易這兩項指標中所占的份額,將呈現此消彼漲的趨勢。其中,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中,發達國家的份額將從71%降至61%,發展中國家將從29%升至39%;在世界貿易中,發達國家的份額將從53%降至43%,發展中國家將從41%升至57%。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