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糧食損失主要發生在農業生產過程,而零售和消費環節的食物浪費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和地區通常比較嚴重,占浪費總量的31%至39%。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日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球食物浪費現象驚人,不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危害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
根據報告,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達13億噸,折合經濟損失約7500億美元。其中,亞洲地區的谷物、蔬菜和水果浪費問題突出。
根據這份題為《食物浪費足跡:對自然資源的影響》的報告,世界54%的食物浪費發生在“上游”,即生產、收獲后處理和儲存過程;46%發生在“下游”,即加工、流通和消費階段。
總體而言,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糧食損失主要發生在農業生產過程,而零售和消費環節的食物浪費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和地區通常比較嚴重,占浪費總量的31%至39%。
根據這一報告,食物鏈上的食品浪費越晚出現,造成的環境后果就越嚴重,因為環境成本會隨著加工、運輸、儲存和烹制過程而累積增加。
以全球每年產出卻未被食用的糧食為例,這些糧食所耗用的水相當于俄羅斯伏爾加河年流量的3倍,向大氣排放的溫室氣體達33億噸。
聯農組織認為,消費習慣和供應環節缺乏溝通導致富裕社會中的食物浪費水平較高,消費者會無計劃地購買、過量購買或對“最佳有效期”過度敏感,質量和美觀標準導致零售商拒絕接受大量完全可食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