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起,北京市人大財經委用三天時間,對北京2014年市級財政預算草案進行初步審查。7個專門委員會對各自領域的政府部門預算編制情況,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針對北京公共交通補貼金額逐年上升,市人大建議市政府調整公交定價機制;同時由于出租車非公益性,建議對當前出租車燃油政策的合理性進行研究。
公交低票價繼續 財政負擔不起
北京從2007年起實施公交低票價政策,隨之而來的是財政補貼連年增長和財政負擔不斷加重。
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公共交通補貼128億元;2011年156.9億元;2012年175億元;2013年預計在180億元以上,未來估計還會增加。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提出,在當前財政收入增幅較低,財政支出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如果維持這樣的低票價和財政補貼,負擔會不斷加重,難以持續。為此,建議市政府科學合理安排公共交通財政補貼,調整完善公共交通定價機制,在體現其公益性定位的同時,適當體現運營成本,減小財政壓力,將財政投入更多用于公共交通服務體系的提升。
應研究是否發放出租車燃油補貼
在出租車燃油補貼方面,北京開支也比較大。從預算數看,2011年和2012年,市交通委的出租車燃油補貼預算額都為6.28億元。2013年,這一數字上漲至7.24億元,比上兩年增加近1億元。從單車看,當前每輛出租車每月燃油補貼近千元。
這樣的補貼是否應該?對此,市人大財經委也提出,出租車不同于一般的公共交通,其定位應為公用而非公益性。同時,無論從北京人口數量大、道路資源緊張的實際情況出發,還是從緩解交通擁堵、節能減排的目標來看,出租車都不宜作為主要交通出行方式。為此,建議對當前出租車燃油補貼政策的合理性進行統籌研究。
■ 專家觀點
“普惠式低價可轉為定向補貼”
交通專家徐康明表示,北京地鐵、公交已經執行了6年低票價。這種低票價的公共交通運營模式是不能持續下去的,今后的改變可以逐漸由“普惠”式的低票價轉為定向補貼,逐漸減少政府財力對公交的補貼。
徐康明認為,公交票價是否調整是多方面利益的平衡,既要考慮政府財力承受能力是否可以持續,又要考慮費用是否成為低收入老百姓出行負擔。按照常規來算,每人每月出行費用不超過月收入的10%就是合理的。
徐康明建議,如果要考慮調整公交票價,那在回歸市場調節的同時,還要照顧低收入人群、老年人、學生的定向補貼。同時還要為遠郊區縣出行人群提供快捷的公交出行服務,這方面給予運營單位定向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