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消息,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9月CPI同比增長1.6%,低于預期,并創下56個月新低。
市場預期9月CPI同比增長1.7%。8月CPI同比增長2.0%。
統計局同時發布數據,9月PPI同比下跌1.8%,并創下5個月新低。
市場預期9月PPI同比下跌1.6%。8月PPI同比下跌1.2%。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稱,居民消費價格環比漲幅擴大,同比漲幅回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同比降幅有所擴大。主要原因是原油、成品油、鋼材價格降幅加深。同時,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對工業品價格形成的壓力也有所加大。
展望全年CPI走勢,業內多位專家認為,未來CPI同比增速繼續下行的可能性較大,下半年物價仍將保持溫和,全年CPI漲幅約為2.2%,完成今年3.5%的物價調控目標沒有問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預計下半年CPI同比漲幅將回調至2.1%左右,全年CPI漲幅約為2.2%;PPI差于預期,第31個月負增長,多機構稱年內轉正基本無望。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表示,CPI低于預期,重回1.x時代;PPI顯示通縮壓力增大;央行需要進一步貨幣寬松。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分析稱,九月通脹數據持續走低。CPI放緩至1.6%,為2010年2月以來最低值,PPI連續31個月錄得負值。這反映出經濟產出負缺口持續擴大。未來增長仍面臨著顯著的下行風險,當前應警惕通縮風險,期待出臺進一步的寬松政策。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李長安表示,宏觀調控強調相機抉擇。“客觀地說,我們的調控手段既緩慢又難以切中問題關鍵,實際上早在去年就應該采取更為大膽的改革和調控政策,目前已貽誤了最佳的調控時機”。
同時,在通脹壓力已經基本解除的背景下,業內頻頻呼吁貨幣政策應該根據實際形勢進行適當放松,全面降息和降準可以考慮納入短期決策視野。
央行周二開展200億14天期正回購,中標利率3.4%,比上一次降10BP,再創三年半以來最低。這是央行三季度以來第二次降低正回購利率。
央行在10月初召開第三季例會,例會關于貨幣政策的表述與二季度相比沒有變化,但更加強調了經濟形勢的復雜程度,刪除了“經濟金融結構開始出現積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