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CPI增速創下2010年1月以來新低、PPI回落跌幅超出預期,這說明當年產能過剩矛盾和需求不足程度均比預期嚴重,中國經濟仍有下行壓力。當前政策主基調依然是穩增長,貨幣政策有從結構性放松到全面放松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9月CPI同比增長1.6%,低于市場預期的1.7%,并創下56個月新低。 9月PPI同比下跌1.8%,并創下5個月新低,低于市場預期的-1.6%。
展望全年CPI走勢,業內多位專家認為,未來CPI同比增速繼續下行的可能性較大,下半年物價仍將保持溫和,全年CPI漲幅約為2.2%,完成今年3.5%的物價調控目標沒有問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下半年CPI同比漲幅將回調至2.1%左右,全年CPI漲幅約為2.2%;PPI第31個月負增長,年內轉正基本無望。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數據顯示出制造業供大于求的壓力較大,去產能調結構仍在進行中,整體經濟下行壓力不輕。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這反映出經濟產出負缺口持續擴大。未來增長仍面臨著顯著的下行風險,當前應警惕通縮風險,期待出臺進一步的寬松政策。
通縮威脅隱現
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認為,伴隨CPI同比值進入1.0時代,年內通貨膨脹威脅將轉化為通貨緊縮威脅。
她表示,年內通貨膨脹壓力徹底消除,伴隨豬肉價格的高位回落,年內一度上漲的物價壓力完全釋放。而在經濟“底部徘徊”的低迷格局下,通貨膨脹未來的表現不僅是“有壓力、無風險”,而是可能轉化為通貨緊縮。
統計局數據并顯示,9月CPI中的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3%,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3%。從環比來看,9月CPI上漲0.5%,PPI下降0.4%。
從PPI來看,在產能過剩、需求低迷的背景下,諸如采掘、原材料等上游行業PPI低迷的態勢沒有改觀,兩者同比跌幅達6.7%和2.7%,反映上游行業的工業生產購進價格指數跌幅更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PPI是明顯通縮,主要是工業領域中的通縮,工業領域通縮嚴重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壓力特別大,前兩年過度投資在全球經濟特別是中國內需放緩的情況下,過量的產能找不到需求。PPI降幅還在擴大,年內轉正的可能性肯定看不到了。
貨幣政策或走向全面放松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未來還是需要降低融資成本,激發民間經濟活力,尤其在三次下調正回購利率之后,降息的概率進一步提升,可能下調25個bp(基點),以更直接更有效地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同時,需要加大鐵路、水利、管網等基建投資,來對沖行業投資下滑對經濟的不利影響。
央行周二開展200億14天期正回購,中標利率3.4%,比上一次降10BP,再創三年半以來最低。這是央行三季度以來第二次降低正回購利率。
在通脹壓力已經基本解除的背景下,業內頻頻呼吁貨幣政策應該根據實際形勢進行適當放松,全面降息和降準可以考慮納入短期決策視野。
浦發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曹陽表示,CPI較低、地產等資產價格處于下行周期,居民通脹預期穩定也增加了寬松貨幣政策空間。“央行近期下調正回購利率僅是新一輪寬松貨幣政策的開始,未來降息、降準均是可能的政策選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在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時指出,用好用活財政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運用定向舉措,推進普遍性降費,支持實體經濟,緩解“融資貴、融資難”。
國家統計局定于10月21日(下周二)公布三季度GDP、以及9月工業、投資和消費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