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稱,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9446.8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1~9月份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實現利潤總額5754.7億元,同比下降2.1%。
何平表示,一是產品銷售增長緩慢。市場需求不旺導致生產和銷售有所放緩。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增速比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增長5.3%,增速為前10個月較低水平。
二是成本上升快于銷售增長。盡管原材料價格有所下降,但由于勞動力成本剛性上漲,企業成本增速快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0月份,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主營業務收入快0.6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6元,同比增加0.44元。
三是價格走低擠壓盈利空間。初步測算,10月份,因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2%,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少約2160億元,而因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2.5%,主營業務成本減少約1560億元,兩者相抵,利潤總額凈減少約600億元,對利潤增速下降影響明顯。
作為傳統行業的鋼鐵已經處于行業盤整的風口浪尖。在2014年連續三個季度業績下滑后,作為山東國企領頭羊的山鋼集團被曝將降薪減員,自科級干部至集團總部管理層,降薪幅度逐級下調20%,其中,集團公司總部管理層收入相比2014年8月下調50%。
鑒于融資成本高企,中國央行在近期執行了一次降息措施,使得很多工業企業瞬間減少了不小的財務費用壓力。但高盛高華經濟學家宋宇認為,預計短期內不會進一步降息,短期內不會全面降準,盡管可能性已有所上升。
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政府行為對資金投向的過度干預,以及國企缺乏整合機制、處于資金獲得優勢方,都是造成當前困境的因素。因此,讓貨幣政策回歸常規,貨幣政策無法解決的問題,由其他配套改革加速推進來應對,或許才是更好的解決辦法。
在煤炭、石油天然氣開采、黑色金屬礦、石油加工、建材、鋼鐵等傳統上游能源和原材料行業利潤下降調整的同時,也要看到1~10月食品、紡織服裝、文體娛樂用品、化工、醫藥、汽車等滿足生活消費或轉型升級的行業利潤保持了較快的增長。
何平認為,這表明國家一系列調結構、促轉型、提質增效政策正在逐步發揮作用。
他希望外界看到1~10月份,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7%,比1~9月份提高0.05個百分點。利潤率回升,或許顯示在新常態下工業經濟效益總體上仍呈平穩運行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