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權威渠道獲悉,2015年國家有望將房屋不動產納入稅務抵扣范圍,此項改革或伴隨房地產、建筑業“營改增”同步進行。據財稅專家估算,改革帶來的減稅規模或超過8000億元,減稅利好將進一步刺激投資。
據知情人士稱,今年推進的不動產抵扣改革不涉及已經完成的交易,主要是將新購入不動產和租入不動產的租金納入進項抵扣。由于目前投資處于低潮期,投資額相對較小,因而稅收抵扣也相對較少,所以現在是推進不動產稅收抵扣改革的良好時機。
專家表示,2015年建筑業、房地產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時,將涉及其開出的增值稅發票能否進行抵扣的問題。因此不動產稅務抵扣應該是與房地產業、建筑業“營改增”同步進行、一并出臺的。
分析: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表示,“不是所有的不動產都可以抵扣,住宅是賣給老百姓的,屬于最終消費,沒有抵扣的需求。能夠抵扣的就是企業購買來當廠房、寫字樓的不動產。經過測算,減稅規模在8000億元左右。這是一個粗略的估算,是根據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年鑒大體測算得出。”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大中華區間接稅主管合伙人梁因樂表示:“政府不是企業,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因而開發商在取得土地的時候沒有辦法取得土地的進項稅票。在一線城市,土地價格幾乎占到整個房地產開發項目成本的三分之一,對開發商來說,要交11%的增值稅銷項稅,卻不能對占成本三分之一的土地進行進項抵扣。有人建議國家給開發商提供一個虛擬的進項稅抵扣。如果國家愿意買單,財政的負擔會比較大,如果財政不給進項稅,就不排除開發商有提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