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215.1億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1743.2億美元,下降3.1%;進口1471.9億美元,下降0.7%;貿易順差271.3億美元,收窄14%。
分析人士表示,6月外貿出現負增長主要受外需低迷、人民幣升值以及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響。考慮到制約出口的因素短期暫難消除,未來幾個月出口料延續負增長。此形勢下,在穩住外貿全球市場份額的同時,還需政策加碼,助推外貿調結構、轉方式。
三季度出口不容樂觀
分析人士表示,外貿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出口難度加大,影響出口的因素由雙重變多重。考慮到這些因素短期暫難消除,三季度單月出口料延續負增長。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10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外部市場需求的疲軟直接導致我國出口企業的訂單下滑,出口增長陷入低迷。此外,匯率、勞動力工資等出口成本持續上升,加大了企業出口難度。貿易摩擦頻發且多樣化,導致我國貿易環境出現惡化,對我國相關優勢產品出口造成較大影響。
相關調查數據同樣驗證著外貿企業的困局。海關總署對近2000家出口企業的月度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每個月都有45%以上的企業反映新增出口訂單金額同比下降。6月底的調查結果中,有49.2%的企業反映新訂單金額同比減少,該數據較上月擴大1.9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有企業反映訂單下降的比例在擴大。
與此同時,匯率、勞動力工資等出口成本持續上升,加大了出口難度。海關最新公布的6月底調查結果顯示,仍有70.5%和59.8%的企業反映勞動力、匯率成本增加,這個數據與5月底調查的數據基本持平。
從環比數據看,6月外貿走勢下降較為明顯。6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環比下降6.8%,其中,出口下降4.6%,進口下降9.3%。分析人士表示,考慮到制約出口的因素短期暫難消除以及今年春季廣交會的接單情況,預計未來幾個月出口將延續負增長態勢。
海關網絡調查顯示,6月底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36.1,較5月份下滑1.5個點,是連續第二個月環比下滑。其中,訂單出口信心等指數持續下滑,預示著第三季度我國出口情況不容樂觀。
出口提振需政策護航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日前表示,前4個月我國外貿增長相當程度上得益于去年以來實施的外貿穩定政策和部分外需市場的回暖,但這些有利因素到了5月份基本消化殆盡。
根據商務部對1000多家外貿企業調查情況,人民幣升值和外需不振對未來幾個月的出口將產生不利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外貿形勢依然嚴峻。考慮到政策效力發揮具有一定滯后性,新一輪穩外貿措施應適時推出,以提振外貿增長。
鄭躍聲表示,下半年的進出口仍然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困難和挑戰。在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兩難或多難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克服這些困難需要企業、政府共同采取措施來努力。從出口來講,決定性因素還是國際市場需求,也有企業自身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問題。就此來講,我國已經確定外貿要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商品結構等一系列措施。所以,外貿發展需要在轉方式、調結構上下功夫,力爭穩住我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總體份額。
從去年來看,我國外貿增長不再僅僅追求增長目標,而是在向目標努力的同時,提高外貿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外貿總額從5年前的8.8%上升到去年的11.1%,提升了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
分析人士稱,保持我國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有利于保持出口空間的穩定。但這需要政策的護航。當前應盡快著手準備并適時推出諸如人民幣階段性貶值、增強出口信貸支持力度、提高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等措施,以便提振出口增長。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