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廢紙的回收利用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國廢紙回收利用隨著造紙工業加快發展而迅速增長,由于國內造紙纖維資源比較短缺,國外廢紙質量好,利用價值高,對國外廢紙仍存在需求。據海關統計,2014年1-6月,經廣東口岸進口廢紙558.6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7.5%;價值67.6億元人民幣(下同),下降12.9%;進口均價為每噸1211元,小幅下跌5.8%。
一、2014年1-6月經廣東口岸進口廢紙的主要特點
(一)月度進口量呈現波動態勢,進口均價持續震蕩下行,6月進口均價跌至19個月以來低位。今年前2個月,經廣東口岸廢紙的月度進口量連續跌破100萬噸,3月和4月回升后再度回落,6月進口量為94.1萬噸,同比和環比均基本維持。與此同時,進口均價同比持續下跌,其中6月進口均價跌至2012年11月以來低位,為每噸1179元,同比和環比分別下跌7.5%和1.8%。
(二)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近7成,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降幅大于整體水平。1-6月,經廣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廢紙379.8萬噸,減少5.3%,占同期經廣東口岸進口廢紙總量的(下同)68%;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178.8萬噸,減少12%,占32%。
(三)外商投資企業為進口主力,私營企業進口倍增。1-6月,外商投資企業經廣東口岸進口廢紙505.1萬噸,減少11.2%,占同期經廣東口岸廢紙進口總量的90.4%。同期,私營企業進口533.6萬噸,逆勢大幅增加1.1倍,占9.6%。(四)美國和歐盟為主要進口來源地,自美國進口逆勢小幅增加,自日本和澳大利亞進口減幅明顯。1-6月,經廣東口岸自美國進口廢紙214.6萬噸,逆勢增加6.2%;自歐盟進口184萬噸,減少11.3%,以上兩者進口量合計占同期經廣東口岸進口廢紙總量的71.3%。同期,自香港、日本和澳大利亞分別進口38.7萬噸、34.8萬噸和30.6萬噸,分別減少8.1%、39.5% 和19.7%。
二、2014年1-6月經廣東口岸進口廢紙量價齊跌的主要原因
(一)國內造紙行業整體發展仍處于微弱復蘇階段,對廢紙進口需求趨軟。2014年1-5月,全國造紙業務累計主營業務收入3070.02億元,累計同比增長6.01%,但累計利潤總額114.47億元,累計同比下降2.67%[1]。5-6月份,國內下游包裝紙廠整體銷售情況慘淡,也對同期的廢紙進口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2]。同時,由于造紙企業自身的產品結構、生產規模不合理性造成部分產品結構性、階段性過剩等問題凸顯[3],經銷商及下游庫存目前保持在較低水平,考慮到傳統淡季來臨,庫存或仍將有所下滑[4]。造紙行業生產動力不足導致廢紙進口需求趨軟是抑制當前經廣東口岸進口廢紙規模擴大的主要原因。
(二)進口廢紙競爭力有所減弱,國產廢紙漿所占比重不斷提高。《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指出,要持續改善原材料結構,提高木漿在原料中的占比,提高原材料自給率,2015年,國內廢紙漿所占比重將由38%提高到41%。而且,國產紙漿價格競爭力不斷提高,例如國內廢黃板紙價格自2013年以來保持震蕩下行趨勢,今年3月國廢A級黃板紙廣東到廠價格更跌至15個月以來最低水平[5]。同時,國產廢紙存在著到廠質量可控,運輸周期短等優勢,大型造紙企業近期提高原材料中國產廢紙的比重,一定程度影響廢紙進口規模的擴大。
三、當前廢紙進口及造紙行業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加快落實廢紙分類行業標準,提高國產廢紙回收率。我國造紙行業的廢紙原料需求由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共同支撐,而美國廢紙、歐洲廢紙、日本廢紙都有明確的分類和質量標準,相比之下國內廢紙分類不一,叫法各異,定價混亂,質檢標準千差萬別,不僅為交易雙方帶來過高的交易成本,同時也嚴重阻礙了廢紙在全國市場內的流通。同時由于廢紙分類定價體系沒有標準,造紙企業更愿選擇進口廢紙作為原料,使國內產生的大量廢紙沒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影響了我國廢紙資源的回收利用效率和行業的健康發展。商務部上半年公布的《廢紙分類等級規范》將于2014年12月1日開始實施[6],這是國內首個對廢紙分類和等級進行詳細劃分的行業標準,將使廢紙加工和交易有標準可依,能有效解決目前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二)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突出,促進節能減排迫在眉睫。造紙工業污水中,除了含有有害的化學無機物,還含有揮發酚、沉淀固形物、懸浮物、木質素等有機物,這樣的污水對人體危害極大,長期飲用將使人患癌。對此,我國已經逐漸加大了對造紙廢水的治理力度,對造紙行業COD、氨氮排放總量做出了明確要求。最新通過修訂草案的《環境保護法》對違法排污企業加大了處罰力度,造紙企業研發新型減排技術迫在眉睫。因而造紙行業迫切需要以清潔生產技術為主的全過程水污染減排技術,從源頭減污和循環利用兩方面研究可采用的水污染減排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