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14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進口大豆441.2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5.9%,其中99.9%為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進口總值為160.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12%;進口均價為每噸3645.8元,下跌3.4%。
一、2014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大豆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月度進口量波動較大,6月單月進口量價齊增。經廣東口岸大豆月度進口量自去年12月份的高位逐月回落,2月份跌至去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值51.1萬噸,3月份拉升至79.1萬噸后,4月、5月再次逐月回落。6月當月進口量升至125.7萬噸,同比增加27.8%,環比增加1.1倍,創單月進口量歷史新高;進口均價為每噸3703.3元,同比上漲1.6%,環比上漲0.8%。
(二)民營企業進口占近5成,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進口大幅增加。2014年上半年,民營企業經廣東口岸進口大豆201.5萬噸,增加9.7%,占同期經廣東口岸進口大豆總量的45.7%;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35.9萬噸,增加24.2%,占30.8%;國有企業進口103.7萬噸,增加18.6%,占23.5%。
(三)主要自巴西和美國進口,進口均價均有所下跌。2014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自巴西進口大豆237.8萬噸,增加14.5%,占同期經廣東口岸進口大豆總量的53.9%;進口均價為每噸3680.8元,下跌0.6%。其中,單6月自巴西進口118.9萬噸,占同期經廣東口岸進口大豆總量的94.5%,帶動經廣東口岸大豆月度進口量創歷史新高。自美國進口192.5萬噸,增加20.9%,占43.6%;進口均價為每噸3619.2元,下跌7%。
二、今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大豆進口量增價跌的主要原因
(一)全球大豆供應寬松。據德國行業刊物油世界發布數據,2013/14年度南美大豆總產量將創1.6億噸的歷史新高;2014/15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將從上個年度的2.8億噸增至3億噸。美國農業部預測今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將增加11%,收割面積也將達到7400萬英畝的歷史新高。另據美國農業部銷售數據顯示,2013/14年度截至2014年7月3日,美國已對我國銷售大豆2765.84萬噸,同比增加28.1%。
(二)大豆豐產和國內消費走低,巴西大豆出口高漲。巴西政府發布報告稱,2014年巴西大豆產量預計增長6%;美國農業部亦預測,巴西大豆2013/14年度的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8750萬噸,2014/15年度產量或攀升至9100萬噸。但2014年巴西國內大豆消費一直低于上年,消費預測值被調低至3950萬噸。即巴西需通過擴大大豆出口以應對國內的豐收。7月1日,巴西大豆庫存下降至3650萬噸,同比減少2.7%。
(三)全球庫存高企,大豆價格加速下跌。據美國農業部發布數據,2014/15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8288萬噸,同比增加1571萬噸,較2012/13年度庫存增加2584萬噸,庫存消費比升至29.5%,為歷史最高水平;自今年5月以來,美國大豆價格持續走軟,累計下跌7.7%;今年6月30日的庫存報告公布之后,主力合約11月交割的大豆期貨合約當天下跌近6%,創5年來最大跌幅。
三、當前大豆進口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大豆產業對外依存度過高,大豆目標政策效果或未如理想。目前我國大豆產業對外依存度在85%左右,在國內流通市場上,90%以上的大豆油原料均為進口大豆。雖然在5月17日,國家各部委聯合發布2014年大豆目標價格為4800元/噸,比2013/2014年度大豆收儲價高出200元。但該價格仍不達農民5200元/噸的心理價位。再加上若以該價格出售大豆,其效益仍不如種植玉米,因此該目標價格對于提高2014/2015年度大豆種植積極性的作用或不如預期。此外,雖然國家近期發布《關于免征儲備大豆增值稅政策的通知》,確定從5月1日開始把儲備大豆增值稅也納入到免征范圍,但在之后舉行的第七次國家臨儲大豆競價交易會上,國儲大豆總成交價格跌至每噸4055元,總成交率僅為12.6%,成交價格和成交率均創新低,政策效果仍待考量。
(二)大豆交割庫“微交割”,我國期貨市場未充分發揮保值作用。交割庫存在的意義,是將投機者引入到期貨市場,使交割庫周邊的市場主體能夠擺脫期貨市場價格變化的風險,實現保值。但由于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年年遞減,且大部分被國儲收購,導致大豆貿易商減半,交割需求近乎無,我國交割庫也就不能充分發揮弱化價格波動風險和解決現行農產品購銷體系出現的收購半徑重疊、產業鏈各個環節互相奪利現狀的優勢。黑龍江大豆交割庫成立1年多以來,交割的大豆僅1萬來噸,而黑龍江一年大豆的產量卻有500萬噸;糧食跨國巨頭益海嘉里亦未使用設在其內部的大豆交割庫進行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