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7月份,我國有色金屬(含礦砂)進口9312.69萬噸,同比增長24.75%;出口321.87萬噸,同比增長5.76%。
7月份單月進口量1565.69萬噸,創19個月以來新高;單月出口量徘徊在45萬噸左右。
我國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我國有色金屬(含礦砂)進出口總量依然延續強勁勢頭。進口量快速增長,同比增幅達24.75%,其中,7月份進口量創去年以來新高。1月至7月出口量同比增長5.76%。
1月至7月,我國有色金屬(含礦砂)進口9312.69萬噸,7月進口1565.69萬噸,單月出口量徘徊在45萬噸左右。
受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產能過剩、企業成本高企以及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今年前7個月,我國有色金屬(含礦砂)進口平均價格最大降幅超過35%,出口超過20%。
前7個月,我國銅、鎳、鋁3種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鉻礦產進口8930.64萬噸,占同期我國有色金屬(含礦砂)進口總量的95.9%。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前會長康義在一次論壇上表示,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相對貧乏,現有礦產資源儲量保障程度低,原材料供應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
“這種局面短期內很難改變。”康義指出,“一點可喜的變化是,有些領域的加工產品出口有了很大的突破。比如銅材上半年貿易逆差縮小,上半年進口31.6萬噸,同比下降7.14%,而出口25.55萬噸,同比增長2.63%。”
從國際上看,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主要發達國家市場除美國經濟增長表現尚佳外,其他市場經濟增長欠佳。受宏觀經濟影響,全球有色金屬市場需求低迷。
全球低利率背景下,資源領域投資旺盛,有色金屬礦產等大宗商品產能迅速擴大,供應過剩。從國內看,上海銅庫存高企,電解鋁面臨產能不斷釋放和庫存攀升的壓力,鉛鋅礦山及冶煉廠開工率回升,國內供應壓力繼續增大,產品價格出現下滑。
對此,康義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的階段,加上世界經濟也在深度調整,發展環境十分復雜。
“針對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諸多問題,需要從3個方面加以解決:一是調整產業結構,突破資源瓶頸;二是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競爭力;三是注重行業自律,加強交流合作。”康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