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日發布數據,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較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為四個月來最低水平。專家指出,當前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基本特征,但也出現穩中偏弱因素。
PMI主要指標普遍回落
數據顯示,同上月相比,6月份制造業PMI各主要指數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進口、積壓訂單、采購量和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回落超過2個百分點;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事實上,自去年10月以來,制造業PMI連續9個月保持在50%榮枯線以上,顯示制造業處于擴張中;其間,PMI指數有升有降。不過,6月份PMI環比下跌0.7個百分點,為去年9月以來最大降幅。
“主要指標普遍回落,表明未來經濟有一定下行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說,PMI絕對值仍然在50%臨界點以上,經濟增長仍然在趨穩過程中,穩增長政策效果還在進一步顯現之中。
數據還顯示,當前大型企業PMI指數高于50%,為50.4%,不過,中、小型企業PMI指數低于50%,分別只有49.8%和48.9%。被調查企業中,新訂單較上月減少的企業比重為24.2%,較上月上升3.8個百分點;生產量較上月減少的企業比重為22.5%,較上月上升4.2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穩中偏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分析說,PMI數據走勢一方面反映經濟整體運行平穩基本格局沒有變化,各項指數雖有不同程度回落,但也呈現出某些積極因素,比如:社會庫存仍在繼續減少,購進價格指數持續低位,企業經營負擔明顯減輕。另一方面,當前經濟增長也出現某種程度的穩中偏弱因素,主要原因在于產能過剩和產量釋放過快。今年以來生產指數一直高于新訂單指數,比如6月份生產指數為52%,高于新訂單指數1.6個百分點,供大于求的格局積累造成市場偏弱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些具有市場影響力的金融機構紛紛下調中國經濟增速:中金公司將二季度GDP預測從原先7.7%下調至7.5%,全年GDP增速預測從7.7%下調至7.4%;高盛將二季度GDP增速預測從7.8%下調至7.5%,并將 2013年經濟增速預測從 7.8%下調至7.4%;一直頗為看好中國經濟增長的渣打則是將全年經濟增速調降至7.7%。
“錢荒”影響尚未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引發市場震蕩的流動性緊張在6月份PMI指數及各分項指數中尚沒有得到體現。
“異常高的銀行間利率,將從多個渠道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經濟增長下行風險上升。”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分析說,銀行間市場利率持續上升將帶來經濟增長放緩壓力,但數量關系目前難以確定。高盛資深經濟學家崔歷也認為,此次流動性緊張局面是在近幾個月十分迅速的信貸增長之后出現的,經濟增長受到的短期影響相對溫和,但是,隨著信貸狀況趨緊,投資增長放緩可能在明年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