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保部門對存在突出環保問題的四縣區官員進行的集體“約談”,掀起了一輪環境保護風潮。這在新疆史無前例,在全國也屈指可數。
“約談制是環保部門的權限之一,它運用‘將丑話說到前面,再把板子打到實處’的思路,有效治理環保問題。約談后,如果仍出現嚴重違法問題,將進行行政問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保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環保意識普遍淡漠
新疆雖然地域遼闊,但適宜人類生存的綠洲面積只有7.07萬平方公里,而所有工業都集中在這個區域,工業污染直接危害著綠洲生態環境。
2012年8月,新疆自治區環保廳、監察廳對10個地州市(含工業園區)進行聯合檢查。檢查中發現,新疆各地州市產業發展與布局缺乏總體規劃,“未批先建”、“未驗先投”、“久拖不驗”等環境違法問題突出,城市、縣城、開發區、工業園區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或進展緩慢;礦山、煤炭開采及道路施工對生態環境影響問題較為突出,涉重金屬企業存在環境安全隱患。
“這幾年,新疆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但大部分為低水平、污染重的初級工業。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想法:無論項目對環保影響有多大,先干了再說。貌似真抓實干、敢于擔當、只爭朝夕,實質上是無視環保、挑戰法律,對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極不負責任。”新疆自治區環保廳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說,僅以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為例,溝溝坎坎里到處可見的小工廠、小作坊達1000多家,大量企業屬于國家明令禁止、需要關停的“十五小”、“新五小”及淘汰落后產能企業。致使空氣質量每況愈下,嚴重拖了大氣污染治理的后腿。
聯合檢查之后不久,一連串與環保有關的“重磅”舉動頻頻出招,一批環保違規企業陸續被曝光,新疆的環保工作成為關注的焦點。
四縣區被集體約談
2012年10月,新疆自治區環保部門啟動約談制,掀起了一輪環境保護風潮。“約談制是環保部門權限之一,它運用將丑話說到前面,再把板子打到實處的思路,有效治理環保問題,再次表明我區下決心花大力氣保護生態、治理環境問題的鮮明態度。”新疆自治區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說。
2012年10月23日,因環境問題突出,新源縣、烏市米東區、烏魯木齊縣和拜城縣被新疆自治區環保廳、監察廳集體“約談”。
約談會上,新疆自治區環保廳、監察廳表示,除對上述縣區進行通報批評、掛牌督辦外,還實行區域限批制度。被“約談”的四縣區政府分管環保的領導紛紛表示,要以更大決心,采取更有力舉措,還人民群眾潔凈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